生物工程

  • 发酵生产乳酸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王静;周志江;吕加平;韩烨;李红娟;许嫚;

    乳酸片球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前景广阔。实验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适合乳酸片球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并在发酵罐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的条件下考察了工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糖蜜、玉米浆及磷酸氢二钾对乳酸片球菌素的效价影响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糖蜜36.13 g/L、玉米浆9.00 g/L,磷酸氢二钾0.60 g/L时,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即1309.60 AU/mL,是未优化前的2倍。在最佳工业培养基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通过1 L的Li Flus GM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通风量及转速。实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通风量为6 vvm、转速为150 r/min时,发酵生产的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为2347.28 AU/mL。

    2014年11期 v.39;No.277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的鉴定及转化条件的研究

    范翠丽;李志敏;叶勤;

    目的:确定假单胞菌F12合成产物是否为L-半胱氨酸,减少生成的L-半胱氨酸的降解,增加转化D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得率。方法: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探索L-半胱氨酸降解情况,找到抑制脱巯基酶降解的因素。结果:通过与L-半胱氨酸标准品比较,液相色谱和质谱结果显示该菌的转化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下L-半胱氨酸降解产生的少量硫化氢对L-半胱氨酸的降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此条件下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浓度最高达到46.2 mmol/L,得率由31.6%提高到94%。结论:菌株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条件下有利于L-半胱氨酸的积累。

    2014年11期 v.39;No.27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发酵生产乳酸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王静;周志江;吕加平;韩烨;李红娟;许嫚;

    乳酸片球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前景广阔。实验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适合乳酸片球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并在发酵罐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的条件下考察了工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糖蜜、玉米浆及磷酸氢二钾对乳酸片球菌素的效价影响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糖蜜36.13 g/L、玉米浆9.00 g/L,磷酸氢二钾0.60 g/L时,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即1309.60 AU/mL,是未优化前的2倍。在最佳工业培养基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通过1 L的Li Flus GM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通风量及转速。实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通风量为6 vvm、转速为150 r/min时,发酵生产的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为2347.28 AU/mL。

    2014年1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发酵生产乳酸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王静;周志江;吕加平;韩烨;李红娟;许嫚;

    乳酸片球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前景广阔。实验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适合乳酸片球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并在发酵罐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的条件下考察了工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糖蜜、玉米浆及磷酸氢二钾对乳酸片球菌素的效价影响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糖蜜36.13 g/L、玉米浆9.00 g/L,磷酸氢二钾0.60 g/L时,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即1309.60 AU/mL,是未优化前的2倍。在最佳工业培养基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通过1 L的Li Flus GM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通风量及转速。实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通风量为6 vvm、转速为150 r/min时,发酵生产的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为2347.28 AU/mL。

    2014年1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琥珀酸产生菌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优化

    马莉岷;李宁;贾斌;孙玮瑤;于江;林剑;徐世艾;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法,以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为原料,混合后固体培养制曲,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对固体曲中琥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的比例为0.6:0:0.4:0时,所制曲中琥珀酸的含量最高,可达到51.25 g/kg。

    2014年11期 v.39;No.27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的鉴定及转化条件的研究

    范翠丽;李志敏;叶勤;

    目的:确定假单胞菌F12合成产物是否为L-半胱氨酸,减少生成的L-半胱氨酸的降解,增加转化D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得率。方法: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探索L-半胱氨酸降解情况,找到抑制脱巯基酶降解的因素。结果:通过与L-半胱氨酸标准品比较,液相色谱和质谱结果显示该菌的转化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下L-半胱氨酸降解产生的少量硫化氢对L-半胱氨酸的降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此条件下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浓度最高达到46.2 mmol/L,得率由31.6%提高到94%。结论:菌株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条件下有利于L-半胱氨酸的积累。

    2014年1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高山被孢霉生产ARA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班甲;陈骏佳;王帆;胡雪梅;班雯婷;

    对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碳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和微量元素等对AR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使用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维持在40:1~50:1之间,初始pH6,接种量10%,添加VB1 100 mg/L、VB12 0.5 mg/L、生物素0.5mg/L、泛酸钙120 mg/L和谷氨酸1 g/L是较优配方(优化培养基A)。实验同时对比了使用单一氮源及混合氮源对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混合氮源更有利于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混合氮源得到的ARA产量是使用单一氮源的2倍,且其含量占总油脂的44.5%,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培养基B。

    2014年11期 v.39;No.277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的鉴定及转化条件的研究

    范翠丽;李志敏;叶勤;

    目的:确定假单胞菌F12合成产物是否为L-半胱氨酸,减少生成的L-半胱氨酸的降解,增加转化D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得率。方法: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探索L-半胱氨酸降解情况,找到抑制脱巯基酶降解的因素。结果:通过与L-半胱氨酸标准品比较,液相色谱和质谱结果显示该菌的转化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下L-半胱氨酸降解产生的少量硫化氢对L-半胱氨酸的降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此条件下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浓度最高达到46.2 mmol/L,得率由31.6%提高到94%。结论:菌株假单胞菌F12转化DL-ATC产物为L-半胱氨酸,隔绝空气条件下有利于L-半胱氨酸的积累。

    2014年1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琥珀酸产生菌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优化

    马莉岷;李宁;贾斌;孙玮瑤;于江;林剑;徐世艾;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法,以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为原料,混合后固体培养制曲,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对固体曲中琥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的比例为0.6:0:0.4:0时,所制曲中琥珀酸的含量最高,可达到51.25 g/kg。

    2014年1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琥珀酸产生菌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优化

    马莉岷;李宁;贾斌;孙玮瑤;于江;林剑;徐世艾;

    采用混料实验设计方法,以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为原料,混合后固体培养制曲,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对固体曲中琥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麸皮、小麦粉、大麦粉的比例为0.6:0:0.4:0时,所制曲中琥珀酸的含量最高,可达到51.25 g/kg。

    2014年1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高山被孢霉生产ARA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班甲;陈骏佳;王帆;胡雪梅;班雯婷;

    对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碳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和微量元素等对AR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使用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维持在40:1~50:1之间,初始pH6,接种量10%,添加VB1 100 mg/L、VB12 0.5 mg/L、生物素0.5mg/L、泛酸钙120 mg/L和谷氨酸1 g/L是较优配方(优化培养基A)。实验同时对比了使用单一氮源及混合氮源对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混合氮源更有利于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混合氮源得到的ARA产量是使用单一氮源的2倍,且其含量占总油脂的44.5%,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培养基B。

    2014年11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高山被孢霉生产ARA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班甲;陈骏佳;王帆;胡雪梅;班雯婷;

    对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碳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和微量元素等对AR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使用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维持在40:1~50:1之间,初始pH6,接种量10%,添加VB1 100 mg/L、VB12 0.5 mg/L、生物素0.5mg/L、泛酸钙120 mg/L和谷氨酸1 g/L是较优配方(优化培养基A)。实验同时对比了使用单一氮源及混合氮源对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混合氮源更有利于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混合氮源得到的ARA产量是使用单一氮源的2倍,且其含量占总油脂的44.5%,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培养基B。

    2014年11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微生物脂肪酶发酵中的应用

    郝建华;盛军;孙谧;

    由于微生物生长过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而且重复性差,使发酵过程控制问题变得很复杂。以海洋酵母Bohaisea-9145发酵生产脂肪酶为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批式发酵模型。通过对模型中酶活力、菌体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的模拟和实测值比较,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好,模型对发酵过程的仿真是有效的。以此模型模拟的葡萄糖流加补料策略为方案,脂肪酶发酵活力比批式发酵提高了3.45倍。

    2014年11期 v.39;No.27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微生物脂肪酶发酵中的应用

    郝建华;盛军;孙谧;

    由于微生物生长过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而且重复性差,使发酵过程控制问题变得很复杂。以海洋酵母Bohaisea-9145发酵生产脂肪酶为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批式发酵模型。通过对模型中酶活力、菌体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的模拟和实测值比较,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好,模型对发酵过程的仿真是有效的。以此模型模拟的葡萄糖流加补料策略为方案,脂肪酶发酵活力比批式发酵提高了3.45倍。

    2014年11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微生物脂肪酶发酵中的应用

    郝建华;盛军;孙谧;

    由于微生物生长过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时变性而且重复性差,使发酵过程控制问题变得很复杂。以海洋酵母Bohaisea-9145发酵生产脂肪酶为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批式发酵模型。通过对模型中酶活力、菌体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的模拟和实测值比较,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好,模型对发酵过程的仿真是有效的。以此模型模拟的葡萄糖流加补料策略为方案,脂肪酶发酵活力比批式发酵提高了3.45倍。

    2014年11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企业资讯

  • 天香苑在京敲响新三板挂牌上市宝钟 开辟融资新渠道

    <正>10月31日上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举行新三板上市公司挂牌仪式。珠海天香苑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天香苑",代码为831060)在仪式上敲响新三板上市宝钟。挂牌仪式上天香苑总经理陈雪松表示,作为珠海一家发展较快的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天香苑专注于酵母抽提物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以现代

    2014年11期 v.39;No.27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大成集团启用实名溯源平台 从田间到终端权责到人

    <正>日前,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就其研发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在京举办发布仪式,来自农业部、中国畜牧协会、国际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的专家以及数十位产业链合作伙伴列席了会议。大成集团董事会主席韩家寰表示: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成决定将此套溯源系统无偿向社会开放。

    2014年11期 v.39;No.27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天香苑在京敲响新三板挂牌上市宝钟 开辟融资新渠道

    <正>10月31日上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举行新三板上市公司挂牌仪式。珠海天香苑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天香苑",代码为831060)在仪式上敲响新三板上市宝钟。挂牌仪式上天香苑总经理陈雪松表示,作为珠海一家发展较快的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天香苑专注于酵母抽提物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以现代

    2014年1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大成集团启用实名溯源平台 从田间到终端权责到人

    <正>日前,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就其研发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在京举办发布仪式,来自农业部、中国畜牧协会、国际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的专家以及数十位产业链合作伙伴列席了会议。大成集团董事会主席韩家寰表示: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成决定将此套溯源系统无偿向社会开放。

    2014年1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天香苑在京敲响新三板挂牌上市宝钟 开辟融资新渠道

    <正>10月31日上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举行新三板上市公司挂牌仪式。珠海天香苑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天香苑",代码为831060)在仪式上敲响新三板上市宝钟。挂牌仪式上天香苑总经理陈雪松表示,作为珠海一家发展较快的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天香苑专注于酵母抽提物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以现代

    2014年1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大成集团启用实名溯源平台 从田间到终端权责到人

    <正>日前,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就其研发的食品安全实名溯源系统在京举办发布仪式,来自农业部、中国畜牧协会、国际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的专家以及数十位产业链合作伙伴列席了会议。大成集团董事会主席韩家寰表示:中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成决定将此套溯源系统无偿向社会开放。

    2014年1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本刊启事

  • 邮购启事

    <正>欢迎广大读者作者通过编辑部直订期刊订阅热线:010-67913893(各加10%的邮费及包装费用)2009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0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1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2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3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4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5年全年优惠直订无须邮费及包装费)

    2014年11期 v.39;No.277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邮购启事

    <正>欢迎广大读者作者通过编辑部直订期刊订阅热线:010-67913893(各加10%的邮费及包装费用)2009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0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1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2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3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4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5年全年优惠直订无须邮费及包装费)

    2014年1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邮购启事

    <正>欢迎广大读者作者通过编辑部直订期刊订阅热线:010-67913893(各加10%的邮费及包装费用)2009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0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1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2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3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4年全年300元,每期25元(2015年全年优惠直订无须邮费及包装费)

    2014年1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本刊启事

    <正>食品科技网站(http://www.e-foodtech.net/)投稿功能已经开通,2010年10月1日起邮箱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登录投稿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pinkj)参考。审稿期仍为两个月,您可以通过您的稿件编号等信息在平台进行稿

    2014年11期 v.39;No.277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本刊启事

    <正>食品科技网站(http://www.e-foodtech.net/)投稿功能已经开通,2010年10月1日起邮箱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登录投稿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pinkj)参考。审稿期仍为两个月,您可以通过您的稿件编号等信息在平台进行稿

    2014年1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本刊启事

    <正>食品科技网站(http://www.e-foodtech.net/)投稿功能已经开通,2010年10月1日起邮箱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登录投稿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pinkj)参考。审稿期仍为两个月,您可以通过您的稿件编号等信息在平台进行稿

    2014年1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重要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2014年11期 v.39;No.277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重要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2014年1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重要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2014年11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投稿要求

    <正>为提高稿件审查、排版和校对效率,减少差错,提高出版质量,请作者投稿时参见以下要求:投稿请到本刊投稿平台http://www.e-foodtech.net/。原收稿邮箱shipinkj@vip.163.com 2010年10月1日起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投稿登录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参考,注意请不要到中国知网的采编平台投稿。某些代发论文网站与我社均毫无联系,请您注意以免上

    2014年11期 v.39;No.277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投稿要求

    <正>为提高稿件审查、排版和校对效率,减少差错,提高出版质量,请作者投稿时参见以下要求:投稿请到本刊投稿平台http://www.e-foodtech.net/。原收稿邮箱shipinkj@vip.163.com 2010年10月1日起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投稿登录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参考,注意请不要到中国知网的采编平台投稿。某些代发论文网站与我社均毫无联系,请您注意以免上

    2014年11期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投稿要求

    <正>为提高稿件审查、排版和校对效率,减少差错,提高出版质量,请作者投稿时参见以下要求:投稿请到本刊投稿平台http://www.e-foodtech.net/。原收稿邮箱shipinkj@vip.163.com 2010年10月1日起不再执行收稿工作,邮箱自动回复将提示您投稿登录平台,请各位作者注意邮箱的自动回复。投稿流程可以登录食品科技博客参考,注意请不要到中国知网的采编平台投稿。某些代发论文网站与我社均毫无联系,请您注意以免上

    2014年11期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食品开发

  • 超高压加工蛋液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品质变化研究

    白洁;彭义交;李玉美;陶国琴;刘丽莎;田旭;郭宏;

    以新鲜全蛋液为研究对象,经超高压处理在4℃贮藏4周,分析贮藏期间全蛋液微生物、起泡性、乳化性和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全蛋液贮藏3周菌落总数已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而400、500 MPa处理的全蛋液贮藏4周微生物指标仍远低于国家标准,贮藏期间超高压蛋液起泡力、乳化活力显著降低,但优于热处理全蛋液,400 MPa及500 MPa处理全蛋液乳化稳定性及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色差ΔE与新鲜蛋液无显著差异,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可使全蛋液保质期至少达4周,并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2014年11期 v.39;No.27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竹荪低温气调防霉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张路;李喜宏;李瑶瑶;郝梅梅;杨相政;邵重晓;

    以竹荪子实体干品为试材,研究0℃自发气调(MAP)、控制气调(CA)(2%~3%O2、2%~3%CO2)、25℃MAP和MAP加湿(CK)4种贮藏环境的含水量、色泽和霉菌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荪贮藏225 d,其中0℃CA的含水量为8.49%、色度值为0.46、霉菌总数为3.5×103cfu/g和细菌总数为370 cfu/g,分别比对照高68.69%、低20.69%、低32.73%和低30%;25℃MAP的含水量为4.34%、色度值为0.47、霉菌总数为4.2×103 cfu/g和细菌总数为460 cfu/g,分别低于对照38.53%、18.97%、16.36%和16%。综合保鲜效果得0℃CA>0℃MAP>25℃MAP>25℃MAP加湿处理,但是,考虑贮藏成本与效益,高端客户采用0℃CA保鲜技术最佳,普通商品经营者建议采用25℃MAP技术。

    2014年11期 v.39;No.27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不同类型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制品质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孙立国;

    文章研究了浓缩牛乳蛋白(MPC)、热稳定性浓缩乳清蛋白(WPC)、酪蛋白酸钠和全脂乳粉(WMP)4种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酪质构、持水性和流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硬度、黏性上酪蛋白酸钠组最高,其次是WPC组,而MPC和WMP组差异不显著;在内聚性上,MPC组最低,其次是酪蛋白酸钠组,MPC和WPC组最高且差异不显著;各组样品在持水性上表现出的趋势与内聚性相同。WPC组的抗剪切能力最强,酪蛋白酸钠组最弱;MPC组抗剪切能力也较佳,但黏度始终是最低的。总体来说,要制得较佳的类夸克乳制品,建议以酪蛋白酸钠和MPC为主,并根据所需达到效果混合其他原料使用。

    2014年11期 v.39;No.27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超高压加工蛋液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品质变化研究

    白洁;彭义交;李玉美;陶国琴;刘丽莎;田旭;郭宏;

    以新鲜全蛋液为研究对象,经超高压处理在4℃贮藏4周,分析贮藏期间全蛋液微生物、起泡性、乳化性和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全蛋液贮藏3周菌落总数已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而400、500 MPa处理的全蛋液贮藏4周微生物指标仍远低于国家标准,贮藏期间超高压蛋液起泡力、乳化活力显著降低,但优于热处理全蛋液,400 MPa及500 MPa处理全蛋液乳化稳定性及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色差ΔE与新鲜蛋液无显著差异,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可使全蛋液保质期至少达4周,并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2014年1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超高压加工蛋液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品质变化研究

    白洁;彭义交;李玉美;陶国琴;刘丽莎;田旭;郭宏;

    以新鲜全蛋液为研究对象,经超高压处理在4℃贮藏4周,分析贮藏期间全蛋液微生物、起泡性、乳化性和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全蛋液贮藏3周菌落总数已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而400、500 MPa处理的全蛋液贮藏4周微生物指标仍远低于国家标准,贮藏期间超高压蛋液起泡力、乳化活力显著降低,但优于热处理全蛋液,400 MPa及500 MPa处理全蛋液乳化稳定性及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色差ΔE与新鲜蛋液无显著差异,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可使全蛋液保质期至少达4周,并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2014年1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浓缩牛乳蛋白水溶性下降机制

    樊凤娇;杜明;周英爽;刘猛;张兰威;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因此浓缩牛乳蛋白(MPC)在食品工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当储藏一段时间后,MPC会表现出水溶性下降的现象,而水溶性是衡量蛋白质食品加工属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MPC的水溶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从机制的角度阐述了MPC水溶性下降的原因。

    2014年11期 v.39;No.27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竹荪低温气调防霉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张路;李喜宏;李瑶瑶;郝梅梅;杨相政;邵重晓;

    以竹荪子实体干品为试材,研究0℃自发气调(MAP)、控制气调(CA)(2%~3%O2、2%~3%CO2)、25℃MAP和MAP加湿(CK)4种贮藏环境的含水量、色泽和霉菌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荪贮藏225 d,其中0℃CA的含水量为8.49%、色度值为0.46、霉菌总数为3.5×103cfu/g和细菌总数为370 cfu/g,分别比对照高68.69%、低20.69%、低32.73%和低30%;25℃MAP的含水量为4.34%、色度值为0.47、霉菌总数为4.2×103 cfu/g和细菌总数为460 cfu/g,分别低于对照38.53%、18.97%、16.36%和16%。综合保鲜效果得0℃CA>0℃MAP>25℃MAP>25℃MAP加湿处理,但是,考虑贮藏成本与效益,高端客户采用0℃CA保鲜技术最佳,普通商品经营者建议采用25℃MAP技术。

    2014年1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竹荪低温气调防霉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张路;李喜宏;李瑶瑶;郝梅梅;杨相政;邵重晓;

    以竹荪子实体干品为试材,研究0℃自发气调(MAP)、控制气调(CA)(2%~3%O2、2%~3%CO2)、25℃MAP和MAP加湿(CK)4种贮藏环境的含水量、色泽和霉菌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荪贮藏225 d,其中0℃CA的含水量为8.49%、色度值为0.46、霉菌总数为3.5×103cfu/g和细菌总数为370 cfu/g,分别比对照高68.69%、低20.69%、低32.73%和低30%;25℃MAP的含水量为4.34%、色度值为0.47、霉菌总数为4.2×103 cfu/g和细菌总数为460 cfu/g,分别低于对照38.53%、18.97%、16.36%和16%。综合保鲜效果得0℃CA>0℃MAP>25℃MAP>25℃MAP加湿处理,但是,考虑贮藏成本与效益,高端客户采用0℃CA保鲜技术最佳,普通商品经营者建议采用25℃MAP技术。

    2014年1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 不同类型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制品质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孙立国;

    文章研究了浓缩牛乳蛋白(MPC)、热稳定性浓缩乳清蛋白(WPC)、酪蛋白酸钠和全脂乳粉(WMP)4种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酪质构、持水性和流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硬度、黏性上酪蛋白酸钠组最高,其次是WPC组,而MPC和WMP组差异不显著;在内聚性上,MPC组最低,其次是酪蛋白酸钠组,MPC和WPC组最高且差异不显著;各组样品在持水性上表现出的趋势与内聚性相同。WPC组的抗剪切能力最强,酪蛋白酸钠组最弱;MPC组抗剪切能力也较佳,但黏度始终是最低的。总体来说,要制得较佳的类夸克乳制品,建议以酪蛋白酸钠和MPC为主,并根据所需达到效果混合其他原料使用。

    2014年11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不同类型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制品质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孙立国;

    文章研究了浓缩牛乳蛋白(MPC)、热稳定性浓缩乳清蛋白(WPC)、酪蛋白酸钠和全脂乳粉(WMP)4种蛋白原料对类夸克乳酪质构、持水性和流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硬度、黏性上酪蛋白酸钠组最高,其次是WPC组,而MPC和WMP组差异不显著;在内聚性上,MPC组最低,其次是酪蛋白酸钠组,MPC和WPC组最高且差异不显著;各组样品在持水性上表现出的趋势与内聚性相同。WPC组的抗剪切能力最强,酪蛋白酸钠组最弱;MPC组抗剪切能力也较佳,但黏度始终是最低的。总体来说,要制得较佳的类夸克乳制品,建议以酪蛋白酸钠和MPC为主,并根据所需达到效果混合其他原料使用。

    2014年11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的研究

    曾庆坤;李玲;唐艳;农皓如;诸葛莹;韦保耀;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以干酪产率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杀菌条件65℃,30 min,菌种添加量3%,凝乳酶添加量0.0015%,辣椒酱添加量2.5%。

    2014年11期 v.39;No.277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研制

    宋宏新;薛建龙;贾秀雪;

    以羊乳粉为原料,葡萄糖酸内酯、蛋白粉、白砂糖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凝乳特性及感官指标综合评价,对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配方进行研究。确定其配方为:羊乳粉86.96%,鸡蛋白粉4.35%,葡萄糖酸内酯0.61%,白砂糖8.08%。其凝固条件为:料水比例1:3(g/mL),水温为90℃,保温10 min,可制得乳清析出较少、风味独特,具有一定强度的凝固型酸乳。

    2014年11期 v.39;No.27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浓缩牛乳蛋白水溶性下降机制

    樊凤娇;杜明;周英爽;刘猛;张兰威;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因此浓缩牛乳蛋白(MPC)在食品工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当储藏一段时间后,MPC会表现出水溶性下降的现象,而水溶性是衡量蛋白质食品加工属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MPC的水溶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从机制的角度阐述了MPC水溶性下降的原因。

    2014年1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浓缩牛乳蛋白水溶性下降机制

    樊凤娇;杜明;周英爽;刘猛;张兰威;

    蛋白质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因此浓缩牛乳蛋白(MPC)在食品工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当储藏一段时间后,MPC会表现出水溶性下降的现象,而水溶性是衡量蛋白质食品加工属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MPC的水溶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从机制的角度阐述了MPC水溶性下降的原因。

    2014年1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葡萄叶复合茶的研制

    孙磊磊;康健;邹积赟;刘花花;

    研究以葡萄叶为原料,与其他原料调配复合保健茶。以滋味、香气、汤色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比,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率。结果表明,当葡萄叶、云南红茶和红枣的最佳比例为0.7:1:1时,产品滋味微酸,呈淡棕黄色,口感适中,较易被接受;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较多,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14年11期 v.39;No.27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的研究

    曾庆坤;李玲;唐艳;农皓如;诸葛莹;韦保耀;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以干酪产率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杀菌条件65℃,30 min,菌种添加量3%,凝乳酶添加量0.0015%,辣椒酱添加量2.5%。

    2014年1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的研究

    曾庆坤;李玲;唐艳;农皓如;诸葛莹;韦保耀;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以干酪产率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新鲜辣味水牛乳干酪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杀菌条件65℃,30 min,菌种添加量3%,凝乳酶添加量0.0015%,辣椒酱添加量2.5%。

    2014年1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薯叶香草复合袋泡茶性质的研究

    金祖琳;陆国权;胡宇;何志平;

    实验以甘薯叶和香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薯叶香草茶的微粉碎工艺。通过对甘薯叶的加工处理,制成薯叶香草茶,并对加入香草前后的理化成分进行测定比较。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和感官评价的测定,得到甘薯与香草质量比为1:0.4最适宜。实验发现,薯叶香草茶中包含很多营养物质,其中黄酮含量为95.57 mg/100 m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91.42 mg/100 mL、多酚含量为538.80 mg/100 mL、水浸出物含量为30.52%,感官评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薯叶香草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种袋泡茶的生产也填补了薯叶利用的空缺。

    2014年11期 v.39;No.27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研制

    宋宏新;薛建龙;贾秀雪;

    以羊乳粉为原料,葡萄糖酸内酯、蛋白粉、白砂糖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凝乳特性及感官指标综合评价,对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配方进行研究。确定其配方为:羊乳粉86.96%,鸡蛋白粉4.35%,葡萄糖酸内酯0.61%,白砂糖8.08%。其凝固条件为:料水比例1:3(g/mL),水温为90℃,保温10 min,可制得乳清析出较少、风味独特,具有一定强度的凝固型酸乳。

    2014年1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研制

    宋宏新;薛建龙;贾秀雪;

    以羊乳粉为原料,葡萄糖酸内酯、蛋白粉、白砂糖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凝乳特性及感官指标综合评价,对即冲凝固型酸羊乳的配方进行研究。确定其配方为:羊乳粉86.96%,鸡蛋白粉4.35%,葡萄糖酸内酯0.61%,白砂糖8.08%。其凝固条件为:料水比例1:3(g/mL),水温为90℃,保温10 min,可制得乳清析出较少、风味独特,具有一定强度的凝固型酸乳。

    2014年11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葡萄叶复合茶的研制

    孙磊磊;康健;邹积赟;刘花花;

    研究以葡萄叶为原料,与其他原料调配复合保健茶。以滋味、香气、汤色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比,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率。结果表明,当葡萄叶、云南红茶和红枣的最佳比例为0.7:1:1时,产品滋味微酸,呈淡棕黄色,口感适中,较易被接受;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较多,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14年1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葡萄叶复合茶的研制

    孙磊磊;康健;邹积赟;刘花花;

    研究以葡萄叶为原料,与其他原料调配复合保健茶。以滋味、香气、汤色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比,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率。结果表明,当葡萄叶、云南红茶和红枣的最佳比例为0.7:1:1时,产品滋味微酸,呈淡棕黄色,口感适中,较易被接受;白藜芦醇和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较多,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014年1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比较

    于洪超;王中华;郭庆梅;周凤琴;

    目的:对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比较,为真姬菇菌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常规方法对真姬菇菌脚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真姬菇菌脚中灰分、粗纤维、多糖、黄酮、皂苷、总酚、VB2、VE、烟酸等的含量高于子实体,分别为子实体的1.15倍、1.69倍、1.42倍、1.21倍、1.55倍、1.02倍、1.48倍、1.31倍、1.08倍;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胆碱、VA、VB1、VB6、Vc、叶酸等含量相差不大。结论:真姬菇菌脚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4年11期 v.39;No.277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薯叶香草复合袋泡茶性质的研究

    金祖琳;陆国权;胡宇;何志平;

    实验以甘薯叶和香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薯叶香草茶的微粉碎工艺。通过对甘薯叶的加工处理,制成薯叶香草茶,并对加入香草前后的理化成分进行测定比较。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和感官评价的测定,得到甘薯与香草质量比为1:0.4最适宜。实验发现,薯叶香草茶中包含很多营养物质,其中黄酮含量为95.57 mg/100 m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91.42 mg/100 mL、多酚含量为538.80 mg/100 mL、水浸出物含量为30.52%,感官评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薯叶香草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种袋泡茶的生产也填补了薯叶利用的空缺。

    2014年1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薯叶香草复合袋泡茶性质的研究

    金祖琳;陆国权;胡宇;何志平;

    实验以甘薯叶和香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薯叶香草茶的微粉碎工艺。通过对甘薯叶的加工处理,制成薯叶香草茶,并对加入香草前后的理化成分进行测定比较。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和感官评价的测定,得到甘薯与香草质量比为1:0.4最适宜。实验发现,薯叶香草茶中包含很多营养物质,其中黄酮含量为95.57 mg/100 m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91.42 mg/100 mL、多酚含量为538.80 mg/100 mL、水浸出物含量为30.52%,感官评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薯叶香草茶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种袋泡茶的生产也填补了薯叶利用的空缺。

    2014年1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评价

    郭秀兰;陈易珊;许淳;唐仁勇;

    红心猕猴桃酸甜可口,果肉鲜艳美观。研究为了解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及其与其他颜色果肉的差别,选择四川市面上普遍存在的8种猕猴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糖、Vc、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心和黄心果肉猕猴桃,红心果肉各品种的水分含量都较少,可溶性固形物较多,糖酸比大,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黄酮是其他2种颜色果肉的2倍之多,Vc含量也比绿心高。这些结果说明红心果肉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v.39;No.27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沙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对其营养与风味的影响

    杨波;张婷;罗瑞明;李亚蕾;刘洋;胡聪;

    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沙葱腌制发酵过程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沙葱中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发现沙葱中含有18种氨基酸,发酵各时期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达到总量的41%~45%,表明沙葱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山野菜,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整体营养价值。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类,研究了各类呈味氨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葱发酵各个时期,除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外,甜味、苦味、鲜味氨基酸含量变化均较明显,且在各发酵时期所占优势不同。发酵中后期7~15 d沙葱的风味品质最好。

    2014年11期 v.39;No.27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比较

    于洪超;王中华;郭庆梅;周凤琴;

    目的:对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比较,为真姬菇菌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常规方法对真姬菇菌脚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真姬菇菌脚中灰分、粗纤维、多糖、黄酮、皂苷、总酚、VB2、VE、烟酸等的含量高于子实体,分别为子实体的1.15倍、1.69倍、1.42倍、1.21倍、1.55倍、1.02倍、1.48倍、1.31倍、1.08倍;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胆碱、VA、VB1、VB6、Vc、叶酸等含量相差不大。结论:真姬菇菌脚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4年1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比较

    于洪超;王中华;郭庆梅;周凤琴;

    目的:对真姬菇菌脚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比较,为真姬菇菌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常规方法对真姬菇菌脚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真姬菇菌脚中灰分、粗纤维、多糖、黄酮、皂苷、总酚、VB2、VE、烟酸等的含量高于子实体,分别为子实体的1.15倍、1.69倍、1.42倍、1.21倍、1.55倍、1.02倍、1.48倍、1.31倍、1.08倍;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胆碱、VA、VB1、VB6、Vc、叶酸等含量相差不大。结论:真姬菇菌脚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4年1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先;金铁;许青松;金元哲;张君艳;李范洙;

    以不同条件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为原料,研究了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褐变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机筒温度(100、120、140℃)越高,褐变度越大;相同的机筒温度情况下,物料含水量(20%、30%)高,褐变度小。褐变度与还原力以及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物料含水量和机筒温度为20%、140℃条件下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的褐变度显著大于其他样品,并其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也高。但是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大小不及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并与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2014年11期 v.39;No.277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评价

    郭秀兰;陈易珊;许淳;唐仁勇;

    红心猕猴桃酸甜可口,果肉鲜艳美观。研究为了解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及其与其他颜色果肉的差别,选择四川市面上普遍存在的8种猕猴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糖、Vc、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心和黄心果肉猕猴桃,红心果肉各品种的水分含量都较少,可溶性固形物较多,糖酸比大,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黄酮是其他2种颜色果肉的2倍之多,Vc含量也比绿心高。这些结果说明红心果肉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评价

    郭秀兰;陈易珊;许淳;唐仁勇;

    红心猕猴桃酸甜可口,果肉鲜艳美观。研究为了解红心果肉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及其与其他颜色果肉的差别,选择四川市面上普遍存在的8种猕猴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还原糖、Vc、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心和黄心果肉猕猴桃,红心果肉各品种的水分含量都较少,可溶性固形物较多,糖酸比大,黄酮和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黄酮是其他2种颜色果肉的2倍之多,Vc含量也比绿心高。这些结果说明红心果肉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推广。

    2014年1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沙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对其营养与风味的影响

    杨波;张婷;罗瑞明;李亚蕾;刘洋;胡聪;

    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沙葱腌制发酵过程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沙葱中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发现沙葱中含有18种氨基酸,发酵各时期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达到总量的41%~45%,表明沙葱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山野菜,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整体营养价值。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类,研究了各类呈味氨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葱发酵各个时期,除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外,甜味、苦味、鲜味氨基酸含量变化均较明显,且在各发酵时期所占优势不同。发酵中后期7~15 d沙葱的风味品质最好。

    2014年1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沙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对其营养与风味的影响

    杨波;张婷;罗瑞明;李亚蕾;刘洋;胡聪;

    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沙葱腌制发酵过程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沙葱中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发现沙葱中含有18种氨基酸,发酵各时期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达到总量的41%~45%,表明沙葱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山野菜,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整体营养价值。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类,研究了各类呈味氨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沙葱发酵各个时期,除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外,甜味、苦味、鲜味氨基酸含量变化均较明显,且在各发酵时期所占优势不同。发酵中后期7~15 d沙葱的风味品质最好。

    2014年11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发酵型巨峰葡萄果醋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操庆国;曹正;许伟祥;洪文龙;樊金山;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得葡萄果醋,再经调配制成风味独特的葡萄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和配方。最终确定了巨峰葡萄生产葡萄果醋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2%,发酵温度30℃,摇床持续震荡培养4 d。最佳的调配方案为葡萄醋添加量为30%,葡萄汁添加量为25%,柠檬酸添加量为1%,绵白糖添加量为12%。

    2014年11期 v.39;No.277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先;金铁;许青松;金元哲;张君艳;李范洙;

    以不同条件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为原料,研究了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褐变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机筒温度(100、120、140℃)越高,褐变度越大;相同的机筒温度情况下,物料含水量(20%、30%)高,褐变度小。褐变度与还原力以及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物料含水量和机筒温度为20%、140℃条件下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的褐变度显著大于其他样品,并其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也高。但是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大小不及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并与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2014年11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先;金铁;许青松;金元哲;张君艳;李范洙;

    以不同条件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为原料,研究了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褐变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机筒温度(100、120、140℃)越高,褐变度越大;相同的机筒温度情况下,物料含水量(20%、30%)高,褐变度小。褐变度与还原力以及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物料含水量和机筒温度为20%、140℃条件下加工的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的褐变度显著大于其他样品,并其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也高。但是双螺杆挤压人参制品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大小不及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并与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2014年11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研制

    罗昱;王亮;丁筑红;

    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加工浑浊型果汁饮料,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筛选出无籽刺梨果汁的最佳配方,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得出,原汁浓度15%、糖含量10%、总酸含量0.16%、稳定剂(黄原胶:卡拉胶=1:2)添加量0.09%,制备得到的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酸甜适宜,具有无籽刺梨特征香气,口味醇和,组织均匀,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v.39;No.27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发酵型巨峰葡萄果醋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操庆国;曹正;许伟祥;洪文龙;樊金山;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得葡萄果醋,再经调配制成风味独特的葡萄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和配方。最终确定了巨峰葡萄生产葡萄果醋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2%,发酵温度30℃,摇床持续震荡培养4 d。最佳的调配方案为葡萄醋添加量为30%,葡萄汁添加量为25%,柠檬酸添加量为1%,绵白糖添加量为12%。

    2014年11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发酵型巨峰葡萄果醋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操庆国;曹正;许伟祥;洪文龙;樊金山;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得葡萄果醋,再经调配制成风味独特的葡萄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和配方。最终确定了巨峰葡萄生产葡萄果醋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2%,发酵温度30℃,摇床持续震荡培养4 d。最佳的调配方案为葡萄醋添加量为30%,葡萄汁添加量为25%,柠檬酸添加量为1%,绵白糖添加量为12%。

    2014年11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咸梅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王志江;郑传进;庄冰娜;

    以咸梅汁为辅料,研究新型咸梅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咸梅汁能赋予产品天然的酸度和良好的咸梅风味。咸梅乳酸菌饮料的最优加工工艺为:咸梅汁添加量20%,发酵乳添加量30%,糖添加量6%,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分别为明胶0.2%,CMC 0.25%,单甘酯0.03%。咸梅乳酸菌饮料色泽呈浅红褐色,具有特征的咸梅和发酵乳风味,质量指标符合国标要求。成品酸度为64.5°T,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18%。

    2014年11期 v.39;No.277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研制

    罗昱;王亮;丁筑红;

    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加工浑浊型果汁饮料,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筛选出无籽刺梨果汁的最佳配方,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得出,原汁浓度15%、糖含量10%、总酸含量0.16%、稳定剂(黄原胶:卡拉胶=1:2)添加量0.09%,制备得到的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酸甜适宜,具有无籽刺梨特征香气,口味醇和,组织均匀,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研制

    罗昱;王亮;丁筑红;

    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加工浑浊型果汁饮料,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筛选出无籽刺梨果汁的最佳配方,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得出,原汁浓度15%、糖含量10%、总酸含量0.16%、稳定剂(黄原胶:卡拉胶=1:2)添加量0.09%,制备得到的浑浊型无籽刺梨果汁酸甜适宜,具有无籽刺梨特征香气,口味醇和,组织均匀,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黄聪亮;李银园;陈文学;

    研究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以椰子水和腰果梨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复合饮料椰子水含量、腰果梨汁含量、pH值、糖含量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该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地预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定结果。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椰子水的含量为30%,腰果梨汁的含量为5%,糖含量为7%,pH值为4.5。还对复合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复合饮料最佳的稳定剂配方:黄原胶0.04%,CMC-Na 0.06%。

    2014年11期 v.39;No.27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咸梅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王志江;郑传进;庄冰娜;

    以咸梅汁为辅料,研究新型咸梅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咸梅汁能赋予产品天然的酸度和良好的咸梅风味。咸梅乳酸菌饮料的最优加工工艺为:咸梅汁添加量20%,发酵乳添加量30%,糖添加量6%,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分别为明胶0.2%,CMC 0.25%,单甘酯0.03%。咸梅乳酸菌饮料色泽呈浅红褐色,具有特征的咸梅和发酵乳风味,质量指标符合国标要求。成品酸度为64.5°T,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18%。

    2014年11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咸梅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王志江;郑传进;庄冰娜;

    以咸梅汁为辅料,研究新型咸梅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咸梅汁能赋予产品天然的酸度和良好的咸梅风味。咸梅乳酸菌饮料的最优加工工艺为:咸梅汁添加量20%,发酵乳添加量30%,糖添加量6%,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分别为明胶0.2%,CMC 0.25%,单甘酯0.03%。咸梅乳酸菌饮料色泽呈浅红褐色,具有特征的咸梅和发酵乳风味,质量指标符合国标要求。成品酸度为64.5°T,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18%。

    2014年11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的研究

    典灵辉;林晓;于恩江;罗京彪;华玉;

    为了增加姜黄素溶解度和稳定性,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UV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制备的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1.52±2.76)nm,平均包封率为(89.95±3.57)%,平均载药量(5.62±1.02)%;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纳米粒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该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2014年11期 v.39;No.277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壁材膜机械性能和致密性模糊综合评价

    谢岩黎;朱晓路;王芬;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以及明胶所成壁材膜的机械性能包括断裂伸长率、抗拉强度,致密性包括水蒸气透过系数、空隙率和透油系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累加加权隶属度值的大小依次为:变性淀粉膜0.658,羧甲基纤维素膜0.5847,阿拉伯胶膜0.5047,大豆分离蛋白膜为0.4818,明胶膜0.4008。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为原料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而明胶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差。

    2014年11期 v.39;No.277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黄聪亮;李银园;陈文学;

    研究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以椰子水和腰果梨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复合饮料椰子水含量、腰果梨汁含量、pH值、糖含量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该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地预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定结果。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椰子水的含量为30%,腰果梨汁的含量为5%,糖含量为7%,pH值为4.5。还对复合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复合饮料最佳的稳定剂配方:黄原胶0.04%,CMC-Na 0.06%。

    2014年11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黄聪亮;李银园;陈文学;

    研究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以椰子水和腰果梨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复合饮料椰子水含量、腰果梨汁含量、pH值、糖含量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该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地预测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定结果。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椰子水腰果梨汁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椰子水的含量为30%,腰果梨汁的含量为5%,糖含量为7%,pH值为4.5。还对复合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复合饮料最佳的稳定剂配方:黄原胶0.04%,CMC-Na 0.06%。

    2014年11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的研究

    典灵辉;林晓;于恩江;罗京彪;华玉;

    为了增加姜黄素溶解度和稳定性,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UV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制备的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1.52±2.76)nm,平均包封率为(89.95±3.57)%,平均载药量(5.62±1.02)%;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纳米粒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该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2014年11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的研究

    典灵辉;林晓;于恩江;罗京彪;华玉;

    为了增加姜黄素溶解度和稳定性,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粒;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UV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制备的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1.52±2.76)nm,平均包封率为(89.95±3.57)%,平均载药量(5.62±1.02)%;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纳米粒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该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2014年11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可食性明胶膜研究新进展

    孙皎皎;董文宾;许先猛;缑敬轩;

    可食性明胶膜主要由猪、牛及鱼皮明胶制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抑菌、抗氧化等特点,是一种安全的天然生物食用材料,有助于解决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可作为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来使用,达到避免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迁移、能量传递,并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从原材料来源、制备、复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同来源的明胶其结构性能有差异,鱼皮明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不同加工工艺及试剂的选择对可食性明胶膜的性能影响显著,如:溶液浓度、pH值、增塑剂、交联剂、金属离子等;复合明胶膜可有效改善明胶膜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可食性明胶膜的开发应用正在大力展开,可望成为优良的生物材料。

    2014年11期 v.39;No.277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壁材膜机械性能和致密性模糊综合评价

    谢岩黎;朱晓路;王芬;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以及明胶所成壁材膜的机械性能包括断裂伸长率、抗拉强度,致密性包括水蒸气透过系数、空隙率和透油系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累加加权隶属度值的大小依次为:变性淀粉膜0.658,羧甲基纤维素膜0.5847,阿拉伯胶膜0.5047,大豆分离蛋白膜为0.4818,明胶膜0.4008。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为原料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而明胶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差。

    2014年11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壁材膜机械性能和致密性模糊综合评价

    谢岩黎;朱晓路;王芬;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以及明胶所成壁材膜的机械性能包括断裂伸长率、抗拉强度,致密性包括水蒸气透过系数、空隙率和透油系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累加加权隶属度值的大小依次为:变性淀粉膜0.658,羧甲基纤维素膜0.5847,阿拉伯胶膜0.5047,大豆分离蛋白膜为0.4818,明胶膜0.4008。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为原料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而明胶所制备的膜的综合性能最差。

    2014年11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发酵法制备魔芋多肽工艺研究

    吕婧;毛跟年;张轲易;杜磊;

    采用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生发酵魔芋飞粉的方法制备魔芋多肽。以魔芋多肽得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基质pH8.0、菌种比例(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1:2、接种量6 mL、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4℃,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魔芋多肽得率为5.78%。

    2014年11期 v.39;No.27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 食用木薯艾糍粑加工工艺的研制

    苏艳兰;韦茂新;刘功德;温立香;谢朝敏;

    以食用木薯、糯米粉、艾蒿等为主要原料,研究食用木薯艾糍粑的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的工艺为:食用木薯采用去皮→浸泡水2 h→切成薄片(切粒)→烘干的去毒处理方案;艾蒿处理制备方案选用热水(100℃,1 min)烫漂后打浆法;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配方为木薯粉25%、糯米粉25%、艾蒿15%、白砂糖15%。

    2014年11期 v.39;No.27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可食性明胶膜研究新进展

    孙皎皎;董文宾;许先猛;缑敬轩;

    可食性明胶膜主要由猪、牛及鱼皮明胶制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抑菌、抗氧化等特点,是一种安全的天然生物食用材料,有助于解决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可作为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来使用,达到避免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迁移、能量传递,并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从原材料来源、制备、复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同来源的明胶其结构性能有差异,鱼皮明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不同加工工艺及试剂的选择对可食性明胶膜的性能影响显著,如:溶液浓度、pH值、增塑剂、交联剂、金属离子等;复合明胶膜可有效改善明胶膜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可食性明胶膜的开发应用正在大力展开,可望成为优良的生物材料。

    2014年11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可食性明胶膜研究新进展

    孙皎皎;董文宾;许先猛;缑敬轩;

    可食性明胶膜主要由猪、牛及鱼皮明胶制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抑菌、抗氧化等特点,是一种安全的天然生物食用材料,有助于解决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可作为优良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来使用,达到避免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迁移、能量传递,并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从原材料来源、制备、复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同来源的明胶其结构性能有差异,鱼皮明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不同加工工艺及试剂的选择对可食性明胶膜的性能影响显著,如:溶液浓度、pH值、增塑剂、交联剂、金属离子等;复合明胶膜可有效改善明胶膜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可食性明胶膜的开发应用正在大力展开,可望成为优良的生物材料。

    2014年11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优化发酵关键工艺对酱鱼品质的影响

    姚成强;刘小羽;郑俏然;李静宇;

    在浓度为1×107 cfu/g和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发酵剂的条件下,研究食盐、蔗糖、甜面酱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关键工艺,对发酵酱鱼品质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食盐2%、蔗糖2%、甜面酱10%,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0℃时发酵生产的酱鱼品质最佳。

    2014年11期 v.39;No.277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发酵法制备魔芋多肽工艺研究

    吕婧;毛跟年;张轲易;杜磊;

    采用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生发酵魔芋飞粉的方法制备魔芋多肽。以魔芋多肽得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基质pH8.0、菌种比例(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1:2、接种量6 mL、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4℃,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魔芋多肽得率为5.78%。

    2014年1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 发酵法制备魔芋多肽工艺研究

    吕婧;毛跟年;张轲易;杜磊;

    采用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生发酵魔芋飞粉的方法制备魔芋多肽。以魔芋多肽得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基质pH8.0、菌种比例(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1:2、接种量6 mL、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4℃,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魔芋多肽得率为5.78%。

    2014年1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 食用木薯艾糍粑加工工艺的研制

    苏艳兰;韦茂新;刘功德;温立香;谢朝敏;

    以食用木薯、糯米粉、艾蒿等为主要原料,研究食用木薯艾糍粑的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的工艺为:食用木薯采用去皮→浸泡水2 h→切成薄片(切粒)→烘干的去毒处理方案;艾蒿处理制备方案选用热水(100℃,1 min)烫漂后打浆法;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配方为木薯粉25%、糯米粉25%、艾蒿15%、白砂糖15%。

    2014年11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食用木薯艾糍粑加工工艺的研制

    苏艳兰;韦茂新;刘功德;温立香;谢朝敏;

    以食用木薯、糯米粉、艾蒿等为主要原料,研究食用木薯艾糍粑的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的工艺为:食用木薯采用去皮→浸泡水2 h→切成薄片(切粒)→烘干的去毒处理方案;艾蒿处理制备方案选用热水(100℃,1 min)烫漂后打浆法;食用木薯艾糍粑生产配方为木薯粉25%、糯米粉25%、艾蒿15%、白砂糖15%。

    2014年11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优化发酵关键工艺对酱鱼品质的影响

    姚成强;刘小羽;郑俏然;李静宇;

    在浓度为1×107 cfu/g和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发酵剂的条件下,研究食盐、蔗糖、甜面酱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关键工艺,对发酵酱鱼品质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食盐2%、蔗糖2%、甜面酱10%,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0℃时发酵生产的酱鱼品质最佳。

    2014年11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优化发酵关键工艺对酱鱼品质的影响

    姚成强;刘小羽;郑俏然;李静宇;

    在浓度为1×107 cfu/g和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发酵剂的条件下,研究食盐、蔗糖、甜面酱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关键工艺,对发酵酱鱼品质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食盐2%、蔗糖2%、甜面酱10%,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0℃时发酵生产的酱鱼品质最佳。

    2014年11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肉类研究

  • 如皋火腿中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的优化

    汪淼;徐铮铮;郭明亮;吴满刚;葛庆丰;徐宝才;韩青青;于海;

    硝酸盐还原酶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对肉制品色泽和风味形成尤为重要。分析从如皋火腿中分离得到的4株葡萄球菌的产硝酸盐还原酶特性,研究菌株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因素。以高产硝酸盐还原酶肉糖葡萄球菌RG-10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各因素对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a Cl浓度>温度>时间>KNO3浓度。确定肉糖葡萄球菌发酵产硝酸盐还原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时间18 h、Na Cl浓度2.5%、KNO3浓度0.2%、温度42℃,此条件下的硝酸盐还原酶酶活为482 U/mg蛋白。

    2014年11期 v.39;No.277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3种珍禽肌肉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赵卉;刘继永;刘操;肖家美;李红;王玉方;王峰;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珍珠鸡、贵妃鸡和雉鸡3种珍禽肌肉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性,并通过计算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种珍禽肌肉中均含有全部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TAA)在19.33~22.77 g/100g之间,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各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大部分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超出或十分接近参考模式,必需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3种珍禽肌肉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都在70分以上,营养均衡;其中贵妃鸡胸肌和腿肌的SRC值更是超过85,相比于其他2种珍禽肌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014年11期 v.39;No.27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如皋火腿中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的优化

    汪淼;徐铮铮;郭明亮;吴满刚;葛庆丰;徐宝才;韩青青;于海;

    硝酸盐还原酶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对肉制品色泽和风味形成尤为重要。分析从如皋火腿中分离得到的4株葡萄球菌的产硝酸盐还原酶特性,研究菌株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因素。以高产硝酸盐还原酶肉糖葡萄球菌RG-10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各因素对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a Cl浓度>温度>时间>KNO3浓度。确定肉糖葡萄球菌发酵产硝酸盐还原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时间18 h、Na Cl浓度2.5%、KNO3浓度0.2%、温度42℃,此条件下的硝酸盐还原酶酶活为482 U/mg蛋白。

    2014年11期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如皋火腿中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的优化

    汪淼;徐铮铮;郭明亮;吴满刚;葛庆丰;徐宝才;韩青青;于海;

    硝酸盐还原酶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对肉制品色泽和风味形成尤为重要。分析从如皋火腿中分离得到的4株葡萄球菌的产硝酸盐还原酶特性,研究菌株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因素。以高产硝酸盐还原酶肉糖葡萄球菌RG-10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硝酸盐还原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各因素对肉糖葡萄球菌RG-10产硝酸盐还原酶的影响程度顺序为Na Cl浓度>温度>时间>KNO3浓度。确定肉糖葡萄球菌发酵产硝酸盐还原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时间18 h、Na Cl浓度2.5%、KNO3浓度0.2%、温度42℃,此条件下的硝酸盐还原酶酶活为482 U/mg蛋白。

    2014年11期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发酵广式香肠菌种配比优化研究

    黄金枝;杨荣玲;刘学铭;唐道邦;曲直;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汉逊德巴利酵母为发酵剂制作广式香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3种菌的最优配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菌对广式腊肠发酵品质的影响主次关系为:戊糖片球菌>汉逊巴德利酵母>植物乳杆菌。当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汉逊德巴利酵母的比例为10:5:5(v/v/v)时,所得的广式发酵香肠品质最佳,其水分含量为18.53%,总酸含量为48.33 g/kg,酸价值为3.43 mg/g,过氧化值为0.03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为4.64 mg/kg,硬度为14179.5N,弹性为0.84,黏聚性为0.68,耐咀性为8198.01 N,色泽L值为46.66,a*为11.94,b*为11.18,可作为发酵剂生产广式香肠。

    2014年11期 v.39;No.277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3种珍禽肌肉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赵卉;刘继永;刘操;肖家美;李红;王玉方;王峰;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珍珠鸡、贵妃鸡和雉鸡3种珍禽肌肉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性,并通过计算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种珍禽肌肉中均含有全部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TAA)在19.33~22.77 g/100g之间,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各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大部分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超出或十分接近参考模式,必需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3种珍禽肌肉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都在70分以上,营养均衡;其中贵妃鸡胸肌和腿肌的SRC值更是超过85,相比于其他2种珍禽肌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014年11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3种珍禽肌肉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赵卉;刘继永;刘操;肖家美;李红;王玉方;王峰;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珍珠鸡、贵妃鸡和雉鸡3种珍禽肌肉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性,并通过计算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种珍禽肌肉中均含有全部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TAA)在19.33~22.77 g/100g之间,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各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大部分珍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超出或十分接近参考模式,必需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3种珍禽肌肉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都在70分以上,营养均衡;其中贵妃鸡胸肌和腿肌的SRC值更是超过85,相比于其他2种珍禽肌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014年11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金针菇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保鲜作用研究

    吕华;余成龙;袁高峰;

    以不同浓度(0、5、10 g/L)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冰藏南美白对虾,研究富含麦角硫因的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作用及其对虾类黑变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后,南美白对虾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组,南美白对虾的黑变指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后菌落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南美白对虾保鲜期,抑制黑变,改善其食用品质和安全。

    2014年11期 v.39;No.27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发酵广式香肠菌种配比优化研究

    黄金枝;杨荣玲;刘学铭;唐道邦;曲直;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汉逊德巴利酵母为发酵剂制作广式香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3种菌的最优配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菌对广式腊肠发酵品质的影响主次关系为:戊糖片球菌>汉逊巴德利酵母>植物乳杆菌。当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汉逊德巴利酵母的比例为10:5:5(v/v/v)时,所得的广式发酵香肠品质最佳,其水分含量为18.53%,总酸含量为48.33 g/kg,酸价值为3.43 mg/g,过氧化值为0.03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为4.64 mg/kg,硬度为14179.5N,弹性为0.84,黏聚性为0.68,耐咀性为8198.01 N,色泽L值为46.66,a*为11.94,b*为11.18,可作为发酵剂生产广式香肠。

    2014年11期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发酵广式香肠菌种配比优化研究

    黄金枝;杨荣玲;刘学铭;唐道邦;曲直;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汉逊德巴利酵母为发酵剂制作广式香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3种菌的最优配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菌对广式腊肠发酵品质的影响主次关系为:戊糖片球菌>汉逊巴德利酵母>植物乳杆菌。当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汉逊德巴利酵母的比例为10:5:5(v/v/v)时,所得的广式发酵香肠品质最佳,其水分含量为18.53%,总酸含量为48.33 g/kg,酸价值为3.43 mg/g,过氧化值为0.03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为4.64 mg/kg,硬度为14179.5N,弹性为0.84,黏聚性为0.68,耐咀性为8198.01 N,色泽L值为46.66,a*为11.94,b*为11.18,可作为发酵剂生产广式香肠。

    2014年11期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金针菇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保鲜作用研究

    吕华;余成龙;袁高峰;

    以不同浓度(0、5、10 g/L)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冰藏南美白对虾,研究富含麦角硫因的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作用及其对虾类黑变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后,南美白对虾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组,南美白对虾的黑变指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后菌落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南美白对虾保鲜期,抑制黑变,改善其食用品质和安全。

    2014年11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金针菇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保鲜作用研究

    吕华;余成龙;袁高峰;

    以不同浓度(0、5、10 g/L)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冰藏南美白对虾,研究富含麦角硫因的提取物对冰藏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作用及其对虾类黑变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处理后,南美白对虾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组,南美白对虾的黑变指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后菌落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富含麦角硫因的金针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南美白对虾保鲜期,抑制黑变,改善其食用品质和安全。

    2014年11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粮食与油脂

  • 不同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粉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

    孙茹;梁灵;张正茂;邢沁浍;

    将质构仪现代仪器分析手段与传统的感官评定方法相结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谷朊粉、魔芋粉、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等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面条蒸煮品质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添加剂对面条品质改良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剂的添加均可以改善面条的品质特性。通过因素主次统计分析得出,使面条综合评分最高的添加剂配方为:谷朊粉4%、魔芋粉2%、GMS0.75%;面条蒸煮损失最少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 0.65%;使面条的吸水率最高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0.75%。

    2014年11期 v.39;No.277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研究

    谢强;苗淑萍;毛羽扬;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无锡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包括制作面皮时的和面水温、添加酵种品种及添加量、面皮醒发时间)。

    2014年11期 v.39;No.277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不同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粉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

    孙茹;梁灵;张正茂;邢沁浍;

    将质构仪现代仪器分析手段与传统的感官评定方法相结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谷朊粉、魔芋粉、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等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面条蒸煮品质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添加剂对面条品质改良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剂的添加均可以改善面条的品质特性。通过因素主次统计分析得出,使面条综合评分最高的添加剂配方为:谷朊粉4%、魔芋粉2%、GMS0.75%;面条蒸煮损失最少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 0.65%;使面条的吸水率最高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0.75%。

    2014年11期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不同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粉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

    孙茹;梁灵;张正茂;邢沁浍;

    将质构仪现代仪器分析手段与传统的感官评定方法相结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谷朊粉、魔芋粉、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等添加剂对普冰9946小麦面条蒸煮品质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添加剂对面条品质改良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剂的添加均可以改善面条的品质特性。通过因素主次统计分析得出,使面条综合评分最高的添加剂配方为:谷朊粉4%、魔芋粉2%、GMS0.75%;面条蒸煮损失最少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 0.65%;使面条的吸水率最高的配方为:谷朊粉5%、魔芋粉2%、GMS0.75%。

    2014年11期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宋振;木泰华;孙红男;席利莎;

    以宁紫1号、徐053601、廊薯7-12、福薯2号和冀薯65五个品种甘薯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3种方法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甘薯茎叶粉,比较分析了3种干燥方法所得甘薯茎叶粉的总酚、总黄酮、总糖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甘薯茎叶粉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甘薯茎叶粉呈现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此外,经热风干燥的甘薯茎叶粉的甘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有所增加;喷雾干燥甘薯茎叶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2种干燥方法;干燥方法对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粉的营养及功能特性评价指标分别为甘氨酸、苏氨酸和总黄酮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适宜制粉的甘薯茎叶品种为徐053601,其次为廊薯7-12。综合考虑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确定热风干燥为甘薯茎叶粉的最佳干燥方法。

    2014年11期 v.39;No.277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研究

    谢强;苗淑萍;毛羽扬;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无锡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包括制作面皮时的和面水温、添加酵种品种及添加量、面皮醒发时间)。

    2014年11期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研究

    谢强;苗淑萍;毛羽扬;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无锡小笼包面皮制作优化工艺(包括制作面皮时的和面水温、添加酵种品种及添加量、面皮醒发时间)。

    2014年11期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董聪;李芳;王琳;徐佳;马晓兰;孔令明;

    以红花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红花籽粕中的蛋白质,研究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225 W、pH9.5、时间80 min、温度50℃的条件下,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率为88.12%。

    2014年11期 v.39;No.277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宋振;木泰华;孙红男;席利莎;

    以宁紫1号、徐053601、廊薯7-12、福薯2号和冀薯65五个品种甘薯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3种方法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甘薯茎叶粉,比较分析了3种干燥方法所得甘薯茎叶粉的总酚、总黄酮、总糖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甘薯茎叶粉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甘薯茎叶粉呈现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此外,经热风干燥的甘薯茎叶粉的甘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有所增加;喷雾干燥甘薯茎叶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2种干燥方法;干燥方法对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粉的营养及功能特性评价指标分别为甘氨酸、苏氨酸和总黄酮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适宜制粉的甘薯茎叶品种为徐053601,其次为廊薯7-12。综合考虑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确定热风干燥为甘薯茎叶粉的最佳干燥方法。

    2014年11期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宋振;木泰华;孙红男;席利莎;

    以宁紫1号、徐053601、廊薯7-12、福薯2号和冀薯65五个品种甘薯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3种方法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甘薯茎叶粉,比较分析了3种干燥方法所得甘薯茎叶粉的总酚、总黄酮、总糖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甘薯茎叶粉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甘薯茎叶粉呈现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此外,经热风干燥的甘薯茎叶粉的甘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有所增加;喷雾干燥甘薯茎叶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2种干燥方法;干燥方法对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粉的营养及功能特性评价指标分别为甘氨酸、苏氨酸和总黄酮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适宜制粉的甘薯茎叶品种为徐053601,其次为廊薯7-12。综合考虑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甘薯茎叶粉营养及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确定热风干燥为甘薯茎叶粉的最佳干燥方法。

    2014年11期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苦荞粉、苦荞壳及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灼琛;余丽;程江华;谢宁宁;黄晶晶;

    风味是苦荞(F.tataricum tataricum)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而挥发性成分在风味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样品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并且不论从种类总数还是种类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苦荞粉有挥发性化合物成分44种,主要以芳香烃类(20.69%)、醛类(18.57%)、烯类(15.21%)为主;苦荞壳有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芳香烃类(29.88%)、醛类(21.96%)、烷烃类(15.11%)为主;苦荞麸皮有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28.98%)、醛类(22.48%)、酯类(15.49%)为主。醛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醛类的阈值较低,可能是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2014年11期 v.39;No.277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董聪;李芳;王琳;徐佳;马晓兰;孔令明;

    以红花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红花籽粕中的蛋白质,研究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225 W、pH9.5、时间80 min、温度50℃的条件下,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率为88.12%。

    2014年11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

    孙军涛;肖付刚;李园园;

    以玉米芯为原料,用稀酸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硫酸的浓度为2.5 g/L,在120℃下,玉米芯和稀硫酸按1:6的料液比预处理90 min;复合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比组成复合酶,复合酶的添加量为2%,最适pH为5.0,在50℃下酶解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玉米芯水解液中可溶性总糖为110.24mg/g,还原糖含量为63.72 mg/g,平均聚合度为1.73。

    2014年11期 v.39;No.277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董聪;李芳;王琳;徐佳;马晓兰;孔令明;

    以红花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红花籽粕中的蛋白质,研究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225 W、pH9.5、时间80 min、温度50℃的条件下,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率为88.12%。

    2014年11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苦荞粉、苦荞壳及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灼琛;余丽;程江华;谢宁宁;黄晶晶;

    风味是苦荞(F.tataricum tataricum)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而挥发性成分在风味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样品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并且不论从种类总数还是种类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苦荞粉有挥发性化合物成分44种,主要以芳香烃类(20.69%)、醛类(18.57%)、烯类(15.21%)为主;苦荞壳有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芳香烃类(29.88%)、醛类(21.96%)、烷烃类(15.11%)为主;苦荞麸皮有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28.98%)、醛类(22.48%)、酯类(15.49%)为主。醛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醛类的阈值较低,可能是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2014年11期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苦荞粉、苦荞壳及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灼琛;余丽;程江华;谢宁宁;黄晶晶;

    风味是苦荞(F.tataricum tataricum)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而挥发性成分在风味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样品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并且不论从种类总数还是种类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苦荞粉有挥发性化合物成分44种,主要以芳香烃类(20.69%)、醛类(18.57%)、烯类(15.21%)为主;苦荞壳有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芳香烃类(29.88%)、醛类(21.96%)、烷烃类(15.11%)为主;苦荞麸皮有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28.98%)、醛类(22.48%)、酯类(15.49%)为主。醛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醛类的阈值较低,可能是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2014年11期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研究

    徐睿;谭红;杨鸿波;孙海达;何锦林;

    研究了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的污染水平。分别对贵阳市主要农贸市场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食用油进行样品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四烷酸(PFT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7种PFCs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共检出2种PFCs,以全氟庚酸(PFHpA)为主;在大豆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1186μg/kg,检出率为16.1%;在玉米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6.9796μg/kg,检出率为14.3%;在色拉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1.2127μg/kg,检出率为12.5%;在压榨菜籽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8.9011μg/kg,检出率为25.0%;在花生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4914μg/kg,检出率为7.1%,同时有2个花生油样品中检出全氟壬酸(PFNA),其平均含量为6.4918μg/kg;在所受检的浸出菜籽油和调和油样品中,未检出PFCs污染。通过对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存在较大差距,以压榨菜籽油和大豆油污染最严重,但其含量不会对贵阳市市民产生即时危害。

    2014年11期 v.39;No.277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

    孙军涛;肖付刚;李园园;

    以玉米芯为原料,用稀酸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硫酸的浓度为2.5 g/L,在120℃下,玉米芯和稀硫酸按1:6的料液比预处理90 min;复合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比组成复合酶,复合酶的添加量为2%,最适pH为5.0,在50℃下酶解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玉米芯水解液中可溶性总糖为110.24mg/g,还原糖含量为63.72 mg/g,平均聚合度为1.73。

    2014年11期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

    孙军涛;肖付刚;李园园;

    以玉米芯为原料,用稀酸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硫酸的浓度为2.5 g/L,在120℃下,玉米芯和稀硫酸按1:6的料液比预处理90 min;复合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比组成复合酶,复合酶的添加量为2%,最适pH为5.0,在50℃下酶解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玉米芯水解液中可溶性总糖为110.24mg/g,还原糖含量为63.72 mg/g,平均聚合度为1.73。

    2014年11期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研究

    徐睿;谭红;杨鸿波;孙海达;何锦林;

    研究了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的污染水平。分别对贵阳市主要农贸市场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食用油进行样品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四烷酸(PFT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7种PFCs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共检出2种PFCs,以全氟庚酸(PFHpA)为主;在大豆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1186μg/kg,检出率为16.1%;在玉米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6.9796μg/kg,检出率为14.3%;在色拉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1.2127μg/kg,检出率为12.5%;在压榨菜籽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8.9011μg/kg,检出率为25.0%;在花生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4914μg/kg,检出率为7.1%,同时有2个花生油样品中检出全氟壬酸(PFNA),其平均含量为6.4918μg/kg;在所受检的浸出菜籽油和调和油样品中,未检出PFCs污染。通过对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存在较大差距,以压榨菜籽油和大豆油污染最严重,但其含量不会对贵阳市市民产生即时危害。

    2014年11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研究

    徐睿;谭红;杨鸿波;孙海达;何锦林;

    研究了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的污染水平。分别对贵阳市主要农贸市场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食用油进行样品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四烷酸(PFT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7种PFCs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共检出2种PFCs,以全氟庚酸(PFHpA)为主;在大豆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1186μg/kg,检出率为16.1%;在玉米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6.9796μg/kg,检出率为14.3%;在色拉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1.2127μg/kg,检出率为12.5%;在压榨菜籽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8.9011μg/kg,检出率为25.0%;在花生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4914μg/kg,检出率为7.1%,同时有2个花生油样品中检出全氟壬酸(PFNA),其平均含量为6.4918μg/kg;在所受检的浸出菜籽油和调和油样品中,未检出PFCs污染。通过对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存在较大差距,以压榨菜籽油和大豆油污染最严重,但其含量不会对贵阳市市民产生即时危害。

    2014年11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提取物与应用

  • 鲍氏层孔菌菌丝体多糖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罗建光;曾晓雄;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鲍氏层孔菌多糖资源,采用D-半乳糖所致的动物亚急性衰老损伤模型方法对鲍氏层孔菌多糖的护肝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鲍氏层孔菌多糖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以及TAO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中MDA含量,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保护氧化应激肝损伤的食品或药物的潜在资源。

    2014年11期 v.39;No.277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粉中多糖的工艺优化

    陈庆敏;于辉;姜桂传;于克学;郝征红;岳凤丽;

    以毛木耳超微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来确定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水料比这5个因素对毛木耳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水料比60 mL/g、微波功率600 W,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微波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2 min、超声功率720 W、微波时间95 s,此条件下毛木耳中多糖的得率为54.73%。

    2014年11期 v.39;No.277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鲍氏层孔菌菌丝体多糖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罗建光;曾晓雄;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鲍氏层孔菌多糖资源,采用D-半乳糖所致的动物亚急性衰老损伤模型方法对鲍氏层孔菌多糖的护肝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鲍氏层孔菌多糖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以及TAO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中MDA含量,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保护氧化应激肝损伤的食品或药物的潜在资源。

    2014年11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鲍氏层孔菌菌丝体多糖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罗建光;曾晓雄;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鲍氏层孔菌多糖资源,采用D-半乳糖所致的动物亚急性衰老损伤模型方法对鲍氏层孔菌多糖的护肝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鲍氏层孔菌多糖显著提高小鼠肝脏中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以及TAO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中MDA含量,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对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保护氧化应激肝损伤的食品或药物的潜在资源。

    2014年11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

    郭庆贺;何晨;姚思敏蔷;李焰芳;吕远平;

    以石榴皮为研究对象,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30、螯合剂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可达28.03%。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为石榴皮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v.39;No.277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粉中多糖的工艺优化

    陈庆敏;于辉;姜桂传;于克学;郝征红;岳凤丽;

    以毛木耳超微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来确定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水料比这5个因素对毛木耳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水料比60 mL/g、微波功率600 W,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微波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2 min、超声功率720 W、微波时间95 s,此条件下毛木耳中多糖的得率为54.73%。

    2014年11期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粉中多糖的工艺优化

    陈庆敏;于辉;姜桂传;于克学;郝征红;岳凤丽;

    以毛木耳超微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来确定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毛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水料比这5个因素对毛木耳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水料比60 mL/g、微波功率600 W,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微波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2 min、超声功率720 W、微波时间95 s,此条件下毛木耳中多糖的得率为54.73%。

    2014年11期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龙眼果皮及果核中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刘春丽;颜小捷;杨子明;陈月圆;卢凤来;关小丽;黄永林;李典鹏;

    采用Folin-酚法对龙眼鲜果及干果的果皮、果核中植物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DPPH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Fe2+螯合法和Fe3+还原法等4种方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总酚的含量鲜果(4.73%)远远大于干果(2.11%),果核中鲜果与干果的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4.61%和3.41%。4种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鲜果果核最强。为全面掌握龙眼果皮、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11期 v.39;No.277 203-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

    郭庆贺;何晨;姚思敏蔷;李焰芳;吕远平;

    以石榴皮为研究对象,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30、螯合剂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可达28.03%。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为石榴皮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核桃青皮多酚的工艺研究

    朱霞;刘育聪;吴振琳;郭丽娟;罗游;李焕荣;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多酚得率影响较为显著的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70W,超声温度57℃,液料比21:1(mL:g),超声时间5 s,超声间隙时间5 s,超声全程时间25 min,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以高达55.473 mg/g。

    2014年11期 v.39;No.277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研究

    郭庆贺;何晨;姚思敏蔷;李焰芳;吕远平;

    以石榴皮为研究对象,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螯合剂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30、螯合剂添加量0.08%,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可达28.03%。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为石榴皮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龙眼果皮及果核中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刘春丽;颜小捷;杨子明;陈月圆;卢凤来;关小丽;黄永林;李典鹏;

    采用Folin-酚法对龙眼鲜果及干果的果皮、果核中植物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DPPH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Fe2+螯合法和Fe3+还原法等4种方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总酚的含量鲜果(4.73%)远远大于干果(2.11%),果核中鲜果与干果的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4.61%和3.41%。4种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鲜果果核最强。为全面掌握龙眼果皮、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11期 212-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β-环糊精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冯欢欢;陈识文;高梦祥;

    以β-环糊精为提取介质,蒸馏水为提取溶剂,从制茶副产物——茶末中提取多酚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含量、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对茶多酚得率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确定了茶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含量8.41%、提取温度58℃、料液比1:57(g/mL),且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得率的试验值为27.96%,与模型预测值28.06%只相差了0.1%。与传统的水回流法和超微粉碎法相比,β-环糊精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最高。

    2014年11期 v.39;No.277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龙眼果皮及果核中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刘春丽;颜小捷;杨子明;陈月圆;卢凤来;关小丽;黄永林;李典鹏;

    采用Folin-酚法对龙眼鲜果及干果的果皮、果核中植物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DPPH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Fe2+螯合法和Fe3+还原法等4种方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总酚的含量鲜果(4.73%)远远大于干果(2.11%),果核中鲜果与干果的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4.61%和3.41%。4种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鲜果果核最强。为全面掌握龙眼果皮、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11期 212-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核桃青皮多酚的工艺研究

    朱霞;刘育聪;吴振琳;郭丽娟;罗游;李焕荣;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多酚得率影响较为显著的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70W,超声温度57℃,液料比21:1(mL:g),超声时间5 s,超声间隙时间5 s,超声全程时间25 min,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以高达55.473 mg/g。

    2014年11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核桃青皮多酚的工艺研究

    朱霞;刘育聪;吴振琳;郭丽娟;罗游;李焕荣;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多酚得率影响较为显著的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670W,超声温度57℃,液料比21:1(mL:g),超声时间5 s,超声间隙时间5 s,超声全程时间25 min,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以高达55.473 mg/g。

    2014年11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 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加速溶剂萃取的工艺优化

    何沂飞;刘平怀;贾媛媛;晏小冰;符晶;

    为研究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加速溶剂萃取(ASE)工艺,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和萃取次数等因素对芦荟皮中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验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ASE提取工艺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5 min,萃取温度60℃,乙醇浓度80%,萃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苷的实际提取率为(1.94±0.05)%。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取率1.46%),该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节能耗、得率高等优点;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稳定、快捷。

    2014年11期 v.39;No.277 21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β-环糊精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冯欢欢;陈识文;高梦祥;

    以β-环糊精为提取介质,蒸馏水为提取溶剂,从制茶副产物——茶末中提取多酚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含量、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对茶多酚得率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确定了茶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含量8.41%、提取温度58℃、料液比1:57(g/mL),且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得率的试验值为27.96%,与模型预测值28.06%只相差了0.1%。与传统的水回流法和超微粉碎法相比,β-环糊精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最高。

    2014年11期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研究

    石双妮;田迪英;孟岳成;陈杰;

    为了解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明确其加工特性,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紫薯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pH缓冲溶液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对热不稳定,其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紫薯花色苷在低pH缓冲溶液中热降解活化能高,降解速率低,半衰期长,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v.39;No.27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β-环糊精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冯欢欢;陈识文;高梦祥;

    以β-环糊精为提取介质,蒸馏水为提取溶剂,从制茶副产物——茶末中提取多酚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β-环糊精含量、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对茶多酚得率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确定了茶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含量8.41%、提取温度58℃、料液比1:57(g/mL),且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得率的试验值为27.96%,与模型预测值28.06%只相差了0.1%。与传统的水回流法和超微粉碎法相比,β-环糊精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最高。

    2014年11期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核桃仁中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李煦;赵超;龚小见;周欣;

    筛选核桃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部位。用HPLC为检测手段,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ACE作为反应用酶,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检测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应用本方法比较了核桃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CE抑制活性。水提脱脂核桃粉的ACE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为2.87 mg/mL。脱脂核桃粉的水提取物有较好的ACE抑制活性。

    2014年11期 v.39;No.277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加速溶剂萃取的工艺优化

    何沂飞;刘平怀;贾媛媛;晏小冰;符晶;

    为研究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加速溶剂萃取(ASE)工艺,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和萃取次数等因素对芦荟皮中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验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ASE提取工艺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5 min,萃取温度60℃,乙醇浓度80%,萃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苷的实际提取率为(1.94±0.05)%。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取率1.46%),该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节能耗、得率高等优点;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稳定、快捷。

    2014年11期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加速溶剂萃取的工艺优化

    何沂飞;刘平怀;贾媛媛;晏小冰;符晶;

    为研究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加速溶剂萃取(ASE)工艺,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和萃取次数等因素对芦荟皮中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验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皮中芦荟苷的ASE提取工艺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5 min,萃取温度60℃,乙醇浓度80%,萃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苷的实际提取率为(1.94±0.05)%。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相比(提取率1.46%),该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节能耗、得率高等优点;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稳定、快捷。

    2014年11期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

    国海东;蒋艳;上官新晨;张清峰;

    葛根素是豆科植物野葛的主要异黄酮成分,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国内对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较少,考察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H2O2、Na2SO3以及提取溶剂对葛根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葛根素的生产加工及贮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温度、Cu2+、还原剂Na2SO3对葛根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贮存时间延长,葛根素含量明显减少;Cu2+影响葛根素的紫外吸收光谱;Na2SO3导致葛根素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偏移,随着还原剂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有增大趋势。

    2014年11期 v.39;No.277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研究

    石双妮;田迪英;孟岳成;陈杰;

    为了解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明确其加工特性,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紫薯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pH缓冲溶液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对热不稳定,其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紫薯花色苷在低pH缓冲溶液中热降解活化能高,降解速率低,半衰期长,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研究

    石双妮;田迪英;孟岳成;陈杰;

    为了解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明确其加工特性,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紫薯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pH缓冲溶液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对热不稳定,其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紫薯花色苷在低pH缓冲溶液中热降解活化能高,降解速率低,半衰期长,稳定性好。

    2014年11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枇杷叶总黄酮的富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林国荣;吴磊;吴锦程;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枇杷叶中的活性物质黄酮,并对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试验结果表明:HZ801树脂富集枇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3 BV/h上柱吸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h,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85.3%,总黄酮纯度52.6%。枇杷叶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150 mg/kg小鼠的枇杷叶黄酮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对O2-1·自由基的清除率高剂量组(0.8 mg/mL)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比Vc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强(P<0.05)。枇杷叶黄酮对动物脂质过氧化的能力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添加枇杷叶黄酮浓度为0.8 mg/mL对动物脂质自氧化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2014年11期 v.39;No.277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核桃仁中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李煦;赵超;龚小见;周欣;

    筛选核桃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部位。用HPLC为检测手段,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ACE作为反应用酶,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检测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应用本方法比较了核桃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CE抑制活性。水提脱脂核桃粉的ACE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为2.87 mg/mL。脱脂核桃粉的水提取物有较好的ACE抑制活性。

    2014年11期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核桃仁中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李煦;赵超;龚小见;周欣;

    筛选核桃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部位。用HPLC为检测手段,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ACE作为反应用酶,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检测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应用本方法比较了核桃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CE抑制活性。水提脱脂核桃粉的ACE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为2.87 mg/mL。脱脂核桃粉的水提取物有较好的ACE抑制活性。

    2014年11期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

    国海东;蒋艳;上官新晨;张清峰;

    葛根素是豆科植物野葛的主要异黄酮成分,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国内对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较少,考察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H2O2、Na2SO3以及提取溶剂对葛根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葛根素的生产加工及贮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温度、Cu2+、还原剂Na2SO3对葛根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贮存时间延长,葛根素含量明显减少;Cu2+影响葛根素的紫外吸收光谱;Na2SO3导致葛根素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偏移,随着还原剂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有增大趋势。

    2014年11期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覆盆子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扈婧;

    采用闪式提取法,以多糖和黄酮为观测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电压120 V,提取次数4次(30s/min)。料液比例、提取电压对提取影响显著,对比不同提取方式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率显示,闪式提取>超声提取>普通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较普通提取提高124.80%,黄酮提高130.31%,较超声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提高33.20%,黄酮提取提高30.17%。对该工艺方法进行验证,得到覆盆子多糖、黄酮的得率分别为27.56 mg/g和23.86 mg/g,表明闪式提取工艺省时、高效、节能,适宜于覆盆子活性成分的提取。

    2014年11期 v.39;No.277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

    国海东;蒋艳;上官新晨;张清峰;

    葛根素是豆科植物野葛的主要异黄酮成分,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国内对葛根素的稳定性研究较少,考察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H2O2、Na2SO3以及提取溶剂对葛根素稳定性的影响,为葛根素的生产加工及贮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温度、Cu2+、还原剂Na2SO3对葛根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贮存时间延长,葛根素含量明显减少;Cu2+影响葛根素的紫外吸收光谱;Na2SO3导致葛根素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偏移,随着还原剂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有增大趋势。

    2014年11期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枇杷叶总黄酮的富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林国荣;吴磊;吴锦程;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枇杷叶中的活性物质黄酮,并对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试验结果表明:HZ801树脂富集枇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3 BV/h上柱吸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h,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85.3%,总黄酮纯度52.6%。枇杷叶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150 mg/kg小鼠的枇杷叶黄酮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对O2-1·自由基的清除率高剂量组(0.8 mg/mL)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比Vc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强(P<0.05)。枇杷叶黄酮对动物脂质过氧化的能力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添加枇杷叶黄酮浓度为0.8 mg/mL对动物脂质自氧化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2014年11期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粉大蕉皮的果胶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刘锴栋;黄永莲;黎海利;袁长春;王雁;莫小红;

    以粉大蕉皮为材料,运用酸解法对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料液比、萃取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香蕉皮中果胶提取量的影响,旨在为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及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萃取的最优化条件为:以pH2的盐酸溶液为萃取剂、液料比1:12、温度80℃、时间90 min。

    2014年11期 v.39;No.277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枇杷叶总黄酮的富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林国荣;吴磊;吴锦程;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枇杷叶中的活性物质黄酮,并对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试验结果表明:HZ801树脂富集枇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3 BV/h上柱吸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h,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85.3%,总黄酮纯度52.6%。枇杷叶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150 mg/kg小鼠的枇杷叶黄酮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对O2-1·自由基的清除率高剂量组(0.8 mg/mL)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比Vc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强(P<0.05)。枇杷叶黄酮对动物脂质过氧化的能力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添加枇杷叶黄酮浓度为0.8 mg/mL对动物脂质自氧化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2014年11期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工艺优化

    訾营磊;高鸿;贾利蓉;李志刚;郭佳艳;

    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核苷酸得率为指标,经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制得核苷酸提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核苷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优条件是液固比30:1、超声时间53 min、超声温度57℃和氢氧化钠浓度1.44%,在此工艺下核苷酸得率为1.47%。

    2014年11期 v.39;No.277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覆盆子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扈婧;

    采用闪式提取法,以多糖和黄酮为观测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电压120 V,提取次数4次(30s/min)。料液比例、提取电压对提取影响显著,对比不同提取方式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率显示,闪式提取>超声提取>普通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较普通提取提高124.80%,黄酮提高130.31%,较超声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提高33.20%,黄酮提取提高30.17%。对该工艺方法进行验证,得到覆盆子多糖、黄酮的得率分别为27.56 mg/g和23.86 mg/g,表明闪式提取工艺省时、高效、节能,适宜于覆盆子活性成分的提取。

    2014年11期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覆盆子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扈婧;

    采用闪式提取法,以多糖和黄酮为观测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电压120 V,提取次数4次(30s/min)。料液比例、提取电压对提取影响显著,对比不同提取方式对覆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率显示,闪式提取>超声提取>普通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较普通提取提高124.80%,黄酮提高130.31%,较超声提取,闪式提取覆盆子多糖得率提高33.20%,黄酮提取提高30.17%。对该工艺方法进行验证,得到覆盆子多糖、黄酮的得率分别为27.56 mg/g和23.86 mg/g,表明闪式提取工艺省时、高效、节能,适宜于覆盆子活性成分的提取。

    2014年11期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粉大蕉皮的果胶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刘锴栋;黄永莲;黎海利;袁长春;王雁;莫小红;

    以粉大蕉皮为材料,运用酸解法对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料液比、萃取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香蕉皮中果胶提取量的影响,旨在为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及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萃取的最优化条件为:以pH2的盐酸溶液为萃取剂、液料比1:12、温度80℃、时间90 min。

    2014年11期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及5’-核苷酸稳定性

    李顺峰;王安建;侯传伟;沈琪;魏书信;

    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得率,增加其经济价值。以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底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5’-核苷酸酶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5’-磷酸二酯酶对核酸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浸提液中5’-核苷酸在不同pH值、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主要酶解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的最优参数为:pH5.0、酶底比30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5’-核苷酸得率为1.60 g/100 g。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中5’-核苷酸在pH值为中性偏酸(pH5~7)条件下比较稳定,受热温度越高5’-核苷酸越不稳定,在试验范围内为保留更多的5’-核苷酸,热处理时间以不超过1.5 h为宜。这一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的提取及其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2014年11期 v.39;No.277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粉大蕉皮的果胶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刘锴栋;黄永莲;黎海利;袁长春;王雁;莫小红;

    以粉大蕉皮为材料,运用酸解法对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料液比、萃取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香蕉皮中果胶提取量的影响,旨在为香蕉皮果胶的提取及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萃取的最优化条件为:以pH2的盐酸溶液为萃取剂、液料比1:12、温度80℃、时间90 min。

    2014年11期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工艺优化

    訾营磊;高鸿;贾利蓉;李志刚;郭佳艳;

    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核苷酸得率为指标,经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制得核苷酸提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核苷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优条件是液固比30:1、超声时间53 min、超声温度57℃和氢氧化钠浓度1.44%,在此工艺下核苷酸得率为1.47%。

    2014年11期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超声波法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工艺优化

    訾营磊;高鸿;贾利蓉;李志刚;郭佳艳;

    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核苷酸得率为指标,经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制得核苷酸提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核苷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金针菇菌根核苷酸的最优条件是液固比30:1、超声时间53 min、超声温度57℃和氢氧化钠浓度1.44%,在此工艺下核苷酸得率为1.47%。

    2014年11期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

    于雷;张薇;乔筱童;李晓蒙;刘佳男;

    采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分别测定米糠蛋白的功能特性,并对米糠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SDS-PAGE)、氨基酸分析和热变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其功能特性较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有所改善。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分子质量分布大概在65.46、46.77、33.42、23.66、13.09、8.07 ku和2 ku,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2 ku。从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和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中均分离出17种氨基酸,两者氨基酸组成一致,主要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但各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经差式扫描量热法测得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5.83℃,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6.75℃。

    2014年11期 v.39;No.277 25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及5’-核苷酸稳定性

    李顺峰;王安建;侯传伟;沈琪;魏书信;

    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得率,增加其经济价值。以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底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5’-核苷酸酶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5’-磷酸二酯酶对核酸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浸提液中5’-核苷酸在不同pH值、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主要酶解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的最优参数为:pH5.0、酶底比30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5’-核苷酸得率为1.60 g/100 g。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中5’-核苷酸在pH值为中性偏酸(pH5~7)条件下比较稳定,受热温度越高5’-核苷酸越不稳定,在试验范围内为保留更多的5’-核苷酸,热处理时间以不超过1.5 h为宜。这一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的提取及其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2014年11期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及5’-核苷酸稳定性

    李顺峰;王安建;侯传伟;沈琪;魏书信;

    为了提高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得率,增加其经济价值。以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底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5’-核苷酸酶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5’-磷酸二酯酶对核酸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浸提液中5’-核苷酸在不同pH值、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主要酶解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核酸酶解的最优参数为:pH5.0、酶底比30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5’-核苷酸得率为1.60 g/100 g。通过稳定性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废弃菇柄中5’-核苷酸在pH值为中性偏酸(pH5~7)条件下比较稳定,受热温度越高5’-核苷酸越不稳定,在试验范围内为保留更多的5’-核苷酸,热处理时间以不超过1.5 h为宜。这一结果可为双孢蘑菇废弃菇柄5’-核苷酸的提取及其在烹调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2014年11期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研究

    张舵;

    研究了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条件,并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碱热法提取蛋白质是利用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能絮凝沉降的性质,把pH调至强碱性,使蛋白质产生最佳的絮凝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絮凝温度、絮凝时间、提取液pH值3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红菇娘籽蛋白的最佳分离制备条件为:絮凝温度40℃、絮凝时间50 min、pH值11,粗蛋白的提取率为46.91%。粗蛋白中17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

    2014年11期 v.39;No.277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

    于雷;张薇;乔筱童;李晓蒙;刘佳男;

    采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分别测定米糠蛋白的功能特性,并对米糠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SDS-PAGE)、氨基酸分析和热变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其功能特性较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有所改善。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分子质量分布大概在65.46、46.77、33.42、23.66、13.09、8.07 ku和2 ku,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2 ku。从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和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中均分离出17种氨基酸,两者氨基酸组成一致,主要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但各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经差式扫描量热法测得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5.83℃,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6.75℃。

    2014年11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

    于雷;张薇;乔筱童;李晓蒙;刘佳男;

    采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与碱法提取米糠蛋白,分别测定米糠蛋白的功能特性,并对米糠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SDS-PAGE)、氨基酸分析和热变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其功能特性较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有所改善。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分子质量分布大概在65.46、46.77、33.42、23.66、13.09、8.07 ku和2 ku,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2 ku。从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和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中均分离出17种氨基酸,两者氨基酸组成一致,主要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但各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经差式扫描量热法测得超声波辅助双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5.83℃,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热变性温度为76.75℃。

    2014年11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研究

    张舵;

    研究了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条件,并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碱热法提取蛋白质是利用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能絮凝沉降的性质,把pH调至强碱性,使蛋白质产生最佳的絮凝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絮凝温度、絮凝时间、提取液pH值3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红菇娘籽蛋白的最佳分离制备条件为:絮凝温度40℃、絮凝时间50 min、pH值11,粗蛋白的提取率为46.91%。粗蛋白中17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

    2014年11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研究

    张舵;

    研究了碱热法分离制备红菇娘籽蛋白的工艺条件,并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碱热法提取蛋白质是利用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能絮凝沉降的性质,把pH调至强碱性,使蛋白质产生最佳的絮凝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絮凝温度、絮凝时间、提取液pH值3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红菇娘籽蛋白的最佳分离制备条件为:絮凝温度40℃、絮凝时间50 min、pH值11,粗蛋白的提取率为46.91%。粗蛋白中17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

    2014年11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添加剂与调味品

  • 复合菌种制曲对稀态酱油原料蛋白质分解的影响

    程世杰;刘长海;陈穗;李海洲;

    通过米曲霉与黑曲霉以不同比例复合制曲发酵酱油,对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态氮与总氮进行跟踪与测定,探讨不同复合比例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采用适当比例-米曲霉与黑曲霉复合制曲,才可以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米曲霉单菌种制曲发酵的蛋白质分解利用主要集中在前10 d;米曲霉与黑曲霉以4:1比例混合制曲效果最好,发酵30 d全氮利用率达到82.21%,比单菌种高出35%,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1.162 g/100 mL,比单菌种高7.8%。

    2014年11期 v.39;No.277 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葡甘露聚糖湿法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张帆;李坚斌;陆登俊;陈小云;魏娟;

    采用Na2HPO4:Na H2PO4=2:1的混盐为酯化剂对葡甘露聚糖(KGM)进行磷酸酯化改性,以酯化取代度为指标,湿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时间为3 h、pH值4.0、磷酸盐用量为50%,获到酯化取代度为0.0187的葡甘露聚糖磷酸单酯。红外研究表明,KGM主链分子上引入磷酸基团,得到KGMP。电镜扫描显示,KGMP颗粒体积大,结构更紧密。

    2014年11期 v.39;No.277 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性能比较及在酸乳中应用

    何绍凯;郭振福;杨文英;刘文娟;史琦云;田映良;

    研究了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Brabender黏度曲线、不同介质中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能差异,探讨了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酸乳的制作中对酸乳黏度、贮藏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马铃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和较高的峰值黏度;(2)蔗糖和柠檬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黏度;(3)较之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木薯和蜡质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4)4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透明度均不高;(5)4种变性淀粉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酸乳的品质,提高酸乳的稠度,降低乳清析出率和提高产品贮藏期。

    2014年11期 v.39;No.277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复合菌种制曲对稀态酱油原料蛋白质分解的影响

    程世杰;刘长海;陈穗;李海洲;

    通过米曲霉与黑曲霉以不同比例复合制曲发酵酱油,对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态氮与总氮进行跟踪与测定,探讨不同复合比例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采用适当比例-米曲霉与黑曲霉复合制曲,才可以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米曲霉单菌种制曲发酵的蛋白质分解利用主要集中在前10 d;米曲霉与黑曲霉以4:1比例混合制曲效果最好,发酵30 d全氮利用率达到82.21%,比单菌种高出35%,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1.162 g/100 mL,比单菌种高7.8%。

    2014年11期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复合菌种制曲对稀态酱油原料蛋白质分解的影响

    程世杰;刘长海;陈穗;李海洲;

    通过米曲霉与黑曲霉以不同比例复合制曲发酵酱油,对发酵过程中的氨基酸态氮与总氮进行跟踪与测定,探讨不同复合比例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采用适当比例-米曲霉与黑曲霉复合制曲,才可以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米曲霉单菌种制曲发酵的蛋白质分解利用主要集中在前10 d;米曲霉与黑曲霉以4:1比例混合制曲效果最好,发酵30 d全氮利用率达到82.21%,比单菌种高出35%,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1.162 g/100 mL,比单菌种高7.8%。

    2014年11期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葡甘露聚糖湿法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张帆;李坚斌;陆登俊;陈小云;魏娟;

    采用Na2HPO4:Na H2PO4=2:1的混盐为酯化剂对葡甘露聚糖(KGM)进行磷酸酯化改性,以酯化取代度为指标,湿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时间为3 h、pH值4.0、磷酸盐用量为50%,获到酯化取代度为0.0187的葡甘露聚糖磷酸单酯。红外研究表明,KGM主链分子上引入磷酸基团,得到KGMP。电镜扫描显示,KGMP颗粒体积大,结构更紧密。

    2014年11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葡甘露聚糖湿法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张帆;李坚斌;陆登俊;陈小云;魏娟;

    采用Na2HPO4:Na H2PO4=2:1的混盐为酯化剂对葡甘露聚糖(KGM)进行磷酸酯化改性,以酯化取代度为指标,湿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时间为3 h、pH值4.0、磷酸盐用量为50%,获到酯化取代度为0.0187的葡甘露聚糖磷酸单酯。红外研究表明,KGM主链分子上引入磷酸基团,得到KGMP。电镜扫描显示,KGMP颗粒体积大,结构更紧密。

    2014年11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利用添加剂提高内切纤维素酶制剂的热稳定性

    李靖一;于宏伟;赵男;马雯;郭润芳;

    为了提高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元醇类、糖类、金属离子以及蛋白质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明胶、糊精能显著提高该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比为:半乳糖4%、明胶1%、糊精8%。在该复合稳定剂作用下,65℃保温2 h后,酶活保留率达250.67%,显著提高了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2014年11期 v.39;No.277 279-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性能比较及在酸乳中应用

    何绍凯;郭振福;杨文英;刘文娟;史琦云;田映良;

    研究了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Brabender黏度曲线、不同介质中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能差异,探讨了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酸乳的制作中对酸乳黏度、贮藏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马铃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和较高的峰值黏度;(2)蔗糖和柠檬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黏度;(3)较之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木薯和蜡质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4)4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透明度均不高;(5)4种变性淀粉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酸乳的品质,提高酸乳的稠度,降低乳清析出率和提高产品贮藏期。

    2014年11期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性能比较及在酸乳中应用

    何绍凯;郭振福;杨文英;刘文娟;史琦云;田映良;

    研究了以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Brabender黏度曲线、不同介质中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能差异,探讨了不同原料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在酸乳的制作中对酸乳黏度、贮藏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马铃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和较高的峰值黏度;(2)蔗糖和柠檬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黏度;(3)较之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木薯和蜡质玉米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4)4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透明度均不高;(5)4种变性淀粉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酸乳的品质,提高酸乳的稠度,降低乳清析出率和提高产品贮藏期。

    2014年11期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不同涂膜剂对蜜柚保鲜效果研究

    刘大苗;李喜宏;邵重晓;李琪;刘香君;李娟娟;

    以福建漳州蜜柚为试材,研究3种涂膜剂A(CFW)、B(壳聚糖水凝胶)和C(Waterwax-Extra)对蜜柚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未涂膜蜜柚为对照。通过明确低温[(6±0.2)℃]贮藏期间蜜柚失重率、柚子果肉中可滴定酸、总糖含量、Vc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合漳州蜜柚保鲜的涂膜剂。结果表明,壳聚糖水凝胶保鲜效果最佳,在贮藏60 d时,失重率为4.09%,果肉中可滴定酸含量为0.79%,总糖含量为9.73%,Vc含量为31.13 mg/mL,MDA含量为18.56μmol/g,POD活性为2.20 U/g FW·min,均显著优于对照。

    2014年11期 v.39;No.277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 利用添加剂提高内切纤维素酶制剂的热稳定性

    李靖一;于宏伟;赵男;马雯;郭润芳;

    为了提高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元醇类、糖类、金属离子以及蛋白质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明胶、糊精能显著提高该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比为:半乳糖4%、明胶1%、糊精8%。在该复合稳定剂作用下,65℃保温2 h后,酶活保留率达250.67%,显著提高了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2014年11期 28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利用添加剂提高内切纤维素酶制剂的热稳定性

    李靖一;于宏伟;赵男;马雯;郭润芳;

    为了提高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元醇类、糖类、金属离子以及蛋白质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明胶、糊精能显著提高该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比为:半乳糖4%、明胶1%、糊精8%。在该复合稳定剂作用下,65℃保温2 h后,酶活保留率达250.67%,显著提高了内切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2014年11期 28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微胶囊型保鲜剂制备及葡萄保鲜的研究

    张岩;王春玉;姜文利;王世清;

    以焦亚硫酸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研究了乙基纤维素与苯/乙醇混合液的比例、苯/乙醇混合液与液体石蜡的比例、焦亚硫酸钠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司盘的用量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得到了干燥浴法制备微胶囊型保鲜剂的最佳工艺;以葡萄为试验材料,对所得微胶囊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基纤维素:苯/乙醇混合液为1:20、苯/乙醇混合液:液体石蜡为1:6、焦亚硫酸钠:乙基纤维素为1:4、司盘-80浓度为3%,微胶囊包埋率为78.3%;该保鲜剂用于葡萄保鲜时,与普通药剂相比,失重率、腐烂率和裂果率大大降低,感官品质提升。

    2014年11期 v.39;No.277 28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不同涂膜剂对蜜柚保鲜效果研究

    刘大苗;李喜宏;邵重晓;李琪;刘香君;李娟娟;

    以福建漳州蜜柚为试材,研究3种涂膜剂A(CFW)、B(壳聚糖水凝胶)和C(Waterwax-Extra)对蜜柚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未涂膜蜜柚为对照。通过明确低温[(6±0.2)℃]贮藏期间蜜柚失重率、柚子果肉中可滴定酸、总糖含量、Vc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合漳州蜜柚保鲜的涂膜剂。结果表明,壳聚糖水凝胶保鲜效果最佳,在贮藏60 d时,失重率为4.09%,果肉中可滴定酸含量为0.79%,总糖含量为9.73%,Vc含量为31.13 mg/mL,MDA含量为18.56μmol/g,POD活性为2.20 U/g FW·min,均显著优于对照。

    2014年11期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 不同涂膜剂对蜜柚保鲜效果研究

    刘大苗;李喜宏;邵重晓;李琪;刘香君;李娟娟;

    以福建漳州蜜柚为试材,研究3种涂膜剂A(CFW)、B(壳聚糖水凝胶)和C(Waterwax-Extra)对蜜柚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未涂膜蜜柚为对照。通过明确低温[(6±0.2)℃]贮藏期间蜜柚失重率、柚子果肉中可滴定酸、总糖含量、Vc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合漳州蜜柚保鲜的涂膜剂。结果表明,壳聚糖水凝胶保鲜效果最佳,在贮藏60 d时,失重率为4.09%,果肉中可滴定酸含量为0.79%,总糖含量为9.73%,Vc含量为31.13 mg/mL,MDA含量为18.56μmol/g,POD活性为2.20 U/g FW·min,均显著优于对照。

    2014年11期 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 微胶囊型保鲜剂制备及葡萄保鲜的研究

    张岩;王春玉;姜文利;王世清;

    以焦亚硫酸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研究了乙基纤维素与苯/乙醇混合液的比例、苯/乙醇混合液与液体石蜡的比例、焦亚硫酸钠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司盘的用量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得到了干燥浴法制备微胶囊型保鲜剂的最佳工艺;以葡萄为试验材料,对所得微胶囊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基纤维素:苯/乙醇混合液为1:20、苯/乙醇混合液:液体石蜡为1:6、焦亚硫酸钠:乙基纤维素为1:4、司盘-80浓度为3%,微胶囊包埋率为78.3%;该保鲜剂用于葡萄保鲜时,与普通药剂相比,失重率、腐烂率和裂果率大大降低,感官品质提升。

    2014年11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微胶囊型保鲜剂制备及葡萄保鲜的研究

    张岩;王春玉;姜文利;王世清;

    以焦亚硫酸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研究了乙基纤维素与苯/乙醇混合液的比例、苯/乙醇混合液与液体石蜡的比例、焦亚硫酸钠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司盘的用量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得到了干燥浴法制备微胶囊型保鲜剂的最佳工艺;以葡萄为试验材料,对所得微胶囊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基纤维素:苯/乙醇混合液为1:20、苯/乙醇混合液:液体石蜡为1:6、焦亚硫酸钠:乙基纤维素为1:4、司盘-80浓度为3%,微胶囊包埋率为78.3%;该保鲜剂用于葡萄保鲜时,与普通药剂相比,失重率、腐烂率和裂果率大大降低,感官品质提升。

    2014年11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食品安全与检测

  • 应用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宁夏稻米霉菌毒素的研究

    姚佳;牛晓蓉;王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健斌;

    在我国稻米真菌毒素污染呈上升趋势,稻米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以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分析了3种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5、0.5 mg/kg和0.3 mg/kg,以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析了该快检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进一步将该检测技术应用于宁夏稻米毒素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果的特性,适用于稻米的现场快速检测。

    2014年11期 v.39;No.277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

    王艳;牛晓荣;姚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建斌;

    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对稻谷入库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快速、有效、灵敏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技术,是大规模稻谷收割、入库储藏的研究热点。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对宁夏稻谷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重金属汞和铅的检测表明,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2014年11期 v.39;No.277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可追溯宁夏大米土壤中硒的本底分布情况及其含量评价

    贾健斌;李国振;付亭亭;靳秔;牛晓荣;王宇;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研究从宁夏稻米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本底状况及含量评价展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作物耕作区的基本农田为调查采样的目标区域,通过原子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硒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了全土壤中平均含量、不同行政区土壤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不同行政区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差别不大,而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有差别且西部土壤含硒量较高,其中局部地区达到中硒土壤上限。

    2014年11期 v.39;No.277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应用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宁夏稻米霉菌毒素的研究

    姚佳;牛晓蓉;王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健斌;

    在我国稻米真菌毒素污染呈上升趋势,稻米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以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分析了3种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5、0.5 mg/kg和0.3 mg/kg,以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析了该快检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进一步将该检测技术应用于宁夏稻米毒素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果的特性,适用于稻米的现场快速检测。

    2014年11期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应用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宁夏稻米霉菌毒素的研究

    姚佳;牛晓蓉;王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健斌;

    在我国稻米真菌毒素污染呈上升趋势,稻米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以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分析了3种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5、0.5 mg/kg和0.3 mg/kg,以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析了该快检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进一步将该检测技术应用于宁夏稻米毒素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果的特性,适用于稻米的现场快速检测。

    2014年11期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近红外光谱用于鉴别苹果产地的研究

    张鹏;李江阔;陈绍慧;李春媛;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鉴别苹果产地的可行性。方法:对天津、陕西和北京3个产地富士苹果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波段范围、导数处理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建立主成分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法产地鉴别模型。结果:在1100~1848 nm波段范围内采用一阶导数结合趋势变化法散射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最优,校正集的鉴别正确率为100%,校正交互验证误差(SECV)0.1245,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641,预测集的鉴别正确率为98.33%。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快速地追溯苹果产地的溯源。

    2014年11期 v.39;No.277 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

    王艳;牛晓荣;姚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建斌;

    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对稻谷入库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快速、有效、灵敏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技术,是大规模稻谷收割、入库储藏的研究热点。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对宁夏稻谷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重金属汞和铅的检测表明,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2014年11期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

    王艳;牛晓荣;姚佳;靳秔;宋善武;王宇;尹岩;贾建斌;

    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稻谷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现场快速检测对稻谷入库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快速、有效、灵敏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技术,是大规模稻谷收割、入库储藏的研究热点。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对宁夏稻谷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重金属汞和铅的检测表明,宁夏稻谷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2014年11期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中红外光谱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快速鉴别蜂蜜品种

    陈兰珍;张妍楠;吴黎明;叶志华;李熠;张文娟;赵静;薛晓锋;

    研究以椴树、槐花、葵花、苕子、油菜、枣花6种蜜源蜂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中红外光谱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建立蜂蜜品种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在经过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分析后,用LDA方法建立的蜂蜜品种鉴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样品的预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59%和96.30%。上述参与训练与测试的全部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的模型对完全未参与建模的槐花蜜、油菜蜜样品预测其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00%和94.87%。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准确鉴别蜂蜜品种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2014年11期 v.39;No.277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9K]
  • 可追溯宁夏大米土壤中硒的本底分布情况及其含量评价

    贾健斌;李国振;付亭亭;靳秔;牛晓荣;王宇;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研究从宁夏稻米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本底状况及含量评价展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作物耕作区的基本农田为调查采样的目标区域,通过原子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硒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了全土壤中平均含量、不同行政区土壤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不同行政区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差别不大,而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有差别且西部土壤含硒量较高,其中局部地区达到中硒土壤上限。

    2014年11期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可追溯宁夏大米土壤中硒的本底分布情况及其含量评价

    贾健斌;李国振;付亭亭;靳秔;牛晓荣;王宇;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研究从宁夏稻米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本底状况及含量评价展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作物耕作区的基本农田为调查采样的目标区域,通过原子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硒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了全土壤中平均含量、不同行政区土壤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中微量元素硒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不同行政区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差别不大,而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有差别且西部土壤含硒量较高,其中局部地区达到中硒土壤上限。

    2014年11期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近红外光谱用于鉴别苹果产地的研究

    张鹏;李江阔;陈绍慧;李春媛;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鉴别苹果产地的可行性。方法:对天津、陕西和北京3个产地富士苹果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波段范围、导数处理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建立主成分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法产地鉴别模型。结果:在1100~1848 nm波段范围内采用一阶导数结合趋势变化法散射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最优,校正集的鉴别正确率为100%,校正交互验证误差(SECV)0.1245,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641,预测集的鉴别正确率为98.33%。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快速地追溯苹果产地的溯源。

    2014年11期 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近红外光谱用于鉴别苹果产地的研究

    张鹏;李江阔;陈绍慧;李春媛;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鉴别苹果产地的可行性。方法:对天津、陕西和北京3个产地富士苹果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波段范围、导数处理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建立主成分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法产地鉴别模型。结果:在1100~1848 nm波段范围内采用一阶导数结合趋势变化法散射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最优,校正集的鉴别正确率为100%,校正交互验证误差(SECV)0.1245,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641,预测集的鉴别正确率为98.33%。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快速地追溯苹果产地的溯源。

    2014年11期 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金沙蓝钻酒近红外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的建立

    徐睿;谭红;何锦林;魏赫楠;张运依;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金沙蓝钻酒样品进行了光谱采集,采用一阶求导与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结合仪器自动优化谱区(4119.20~9881.46 cm-1)建立了金沙蓝钻酒的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同时采用该模型对已知样品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蓝钻酒样品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而其他酒样的相似度均在60%以下,其中赖茅相似度最高,达到了59.24%;在所有乙醇水溶液样品中,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相似度最高,为18.23%。实验中,验证样品全部判别准确,准确率达到100%,表明经过优化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较高,可用于实际检测。

    2014年11期 v.39;No.277 31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中红外光谱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快速鉴别蜂蜜品种

    陈兰珍;张妍楠;吴黎明;叶志华;李熠;张文娟;赵静;薛晓锋;

    研究以椴树、槐花、葵花、苕子、油菜、枣花6种蜜源蜂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中红外光谱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建立蜂蜜品种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在经过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分析后,用LDA方法建立的蜂蜜品种鉴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样品的预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59%和96.30%。上述参与训练与测试的全部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的模型对完全未参与建模的槐花蜜、油菜蜜样品预测其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00%和94.87%。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准确鉴别蜂蜜品种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2014年11期 319-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9K]
  • 中红外光谱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快速鉴别蜂蜜品种

    陈兰珍;张妍楠;吴黎明;叶志华;李熠;张文娟;赵静;薛晓锋;

    研究以椴树、槐花、葵花、苕子、油菜、枣花6种蜜源蜂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中红外光谱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建立蜂蜜品种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在经过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分析后,用LDA方法建立的蜂蜜品种鉴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样品的预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59%和96.30%。上述参与训练与测试的全部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的模型对完全未参与建模的槐花蜜、油菜蜜样品预测其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00%和94.87%。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准确鉴别蜂蜜品种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2014年11期 319-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9K]
  • 猪肉糜中掺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蒋祎丽;郝莉花;张丽华;吴晓宗;纵伟;

    为快速准确地定性判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在猪肉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肉糜,制备不同掺假样品74个,其中60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鸡肉的样品,14个为纯猪肉糜,并独立制备39个验证集样品,其中31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的鸡肉糜样品,8个为纯猪肉糜。在10000~4000 cm-1波数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采用PLS-DA方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所建判别模型对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均可达100%。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以提供一种快速鉴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的方法。

    2014年11期 v.39;No.277 319-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程池;李雪;李金霞;梁寒峭;谭望桥;陈建国;

    目的:测定我国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大溪地诺尼果汁进行比较。方法: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采用Na NO2-Al(NO3)3比色法。结果: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范围为24.97~30.08mg/100 mL,平均含量为27.45 mg/100 mL,大溪地诺尼果汁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25 mg/100 mL。结论: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与大溪地诺尼果汁无明显差异。

    2014年11期 v.39;No.277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金沙蓝钻酒近红外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的建立

    徐睿;谭红;何锦林;魏赫楠;张运依;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金沙蓝钻酒样品进行了光谱采集,采用一阶求导与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结合仪器自动优化谱区(4119.20~9881.46 cm-1)建立了金沙蓝钻酒的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同时采用该模型对已知样品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蓝钻酒样品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而其他酒样的相似度均在60%以下,其中赖茅相似度最高,达到了59.24%;在所有乙醇水溶液样品中,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相似度最高,为18.23%。实验中,验证样品全部判别准确,准确率达到100%,表明经过优化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较高,可用于实际检测。

    2014年11期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金沙蓝钻酒近红外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的建立

    徐睿;谭红;何锦林;魏赫楠;张运依;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金沙蓝钻酒样品进行了光谱采集,采用一阶求导与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结合仪器自动优化谱区(4119.20~9881.46 cm-1)建立了金沙蓝钻酒的相似度匹配分析模型,同时采用该模型对已知样品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蓝钻酒样品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而其他酒样的相似度均在60%以下,其中赖茅相似度最高,达到了59.24%;在所有乙醇水溶液样品中,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相似度最高,为18.23%。实验中,验证样品全部判别准确,准确率达到100%,表明经过优化的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较高,可用于实际检测。

    2014年11期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射线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变化研究

    翁光灿;孙颖霞;丁玉庭;

    着重从射线方面因素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探索,利用GC-MS测定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黄酒中塑化剂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黄酒在各个条件下中只检测到DEHP数据,且在建立了60Co-Cγ辐照熟化处理下的DEHP含量变化数学模型,即y=0.1899x+0.02,相关系数平方R2=0.9917;在以上影响因素作用下,发现黄酒中的芳香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增量明显,说明黄酒中酯化反应的发生和塑化剂类物质的生成不可避免。除了上述安全性指标(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和酒液的色差变化较明显外,其他常规指标变化微小,即使在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黄酒的常规质量指标变化均不明显。

    2014年11期 v.39;No.277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猪肉糜中掺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蒋祎丽;郝莉花;张丽华;吴晓宗;纵伟;

    为快速准确地定性判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在猪肉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肉糜,制备不同掺假样品74个,其中60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鸡肉的样品,14个为纯猪肉糜,并独立制备39个验证集样品,其中31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的鸡肉糜样品,8个为纯猪肉糜。在10000~4000 cm-1波数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采用PLS-DA方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所建判别模型对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均可达100%。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以提供一种快速鉴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的方法。

    2014年11期 328-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猪肉糜中掺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蒋祎丽;郝莉花;张丽华;吴晓宗;纵伟;

    为快速准确地定性判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在猪肉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肉糜,制备不同掺假样品74个,其中60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鸡肉的样品,14个为纯猪肉糜,并独立制备39个验证集样品,其中31个为掺有不同质量分数的鸡肉糜样品,8个为纯猪肉糜。在10000~4000 cm-1波数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采用PLS-DA方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所建判别模型对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均可达100%。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以提供一种快速鉴别猪肉糜中是否掺有鸡肉糜的方法。

    2014年11期 328-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

    王峰;仓以鹏;蔡晶;付静;刘成志;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净化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水:乙酸(84:15:1)作为提取溶剂,利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浓缩,甲醇、乙酸铵和甲酸的水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HPLCMS/MS测定面粉样品中赭曲霉毒素、烟曲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B2等17种真菌毒素。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5~50 ng/mL,样品回收率在78.65%~103.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能满足当前面粉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要求。

    2014年11期 v.39;No.277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程池;李雪;李金霞;梁寒峭;谭望桥;陈建国;

    目的:测定我国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大溪地诺尼果汁进行比较。方法: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采用Na NO2-Al(NO3)3比色法。结果: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范围为24.97~30.08mg/100 mL,平均含量为27.45 mg/100 mL,大溪地诺尼果汁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25 mg/100 mL。结论: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与大溪地诺尼果汁无明显差异。

    2014年11期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程池;李雪;李金霞;梁寒峭;谭望桥;陈建国;

    目的:测定我国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大溪地诺尼果汁进行比较。方法: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采用Na NO2-Al(NO3)3比色法。结果: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范围为24.97~30.08mg/100 mL,平均含量为27.45 mg/100 mL,大溪地诺尼果汁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25 mg/100 mL。结论: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与大溪地诺尼果汁无明显差异。

    2014年11期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

    诸葛庆;葛乐勇;李博斌;范洋波;曾红燕;黄晓丽;夏炜芳;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液液萃取净化处理,采用反相C18色谱柱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4%乙酸水溶液(三氟乙酸调pH值2.2)=55:4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对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进行检测。在50、100、200μg/kg添加量范围内,花生和玉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9%~98.5%和86.3%~102.3%,方法的检出限为8μg/kg,线性范围为0.3~12.0μg/mL(R2=0.9998)。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作为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的检测方法。

    2014年11期 v.39;No.277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射线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变化研究

    翁光灿;孙颖霞;丁玉庭;

    着重从射线方面因素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探索,利用GC-MS测定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黄酒中塑化剂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黄酒在各个条件下中只检测到DEHP数据,且在建立了60Co-Cγ辐照熟化处理下的DEHP含量变化数学模型,即y=0.1899x+0.02,相关系数平方R2=0.9917;在以上影响因素作用下,发现黄酒中的芳香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增量明显,说明黄酒中酯化反应的发生和塑化剂类物质的生成不可避免。除了上述安全性指标(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和酒液的色差变化较明显外,其他常规指标变化微小,即使在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黄酒的常规质量指标变化均不明显。

    2014年11期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射线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变化研究

    翁光灿;孙颖霞;丁玉庭;

    着重从射线方面因素对黄酒中内源性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探索,利用GC-MS测定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黄酒中塑化剂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黄酒在各个条件下中只检测到DEHP数据,且在建立了60Co-Cγ辐照熟化处理下的DEHP含量变化数学模型,即y=0.1899x+0.02,相关系数平方R2=0.9917;在以上影响因素作用下,发现黄酒中的芳香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增量明显,说明黄酒中酯化反应的发生和塑化剂类物质的生成不可避免。除了上述安全性指标(塑化剂类物质)生成和酒液的色差变化较明显外,其他常规指标变化微小,即使在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黄酒的常规质量指标变化均不明显。

    2014年11期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

    王峰;仓以鹏;蔡晶;付静;刘成志;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净化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水:乙酸(84:15:1)作为提取溶剂,利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浓缩,甲醇、乙酸铵和甲酸的水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HPLCMS/MS测定面粉样品中赭曲霉毒素、烟曲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B2等17种真菌毒素。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5~50 ng/mL,样品回收率在78.65%~103.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能满足当前面粉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要求。

    2014年11期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

    王峰;仓以鹏;蔡晶;付静;刘成志;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净化样品、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面粉中1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水:乙酸(84:15:1)作为提取溶剂,利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浓缩,甲醇、乙酸铵和甲酸的水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HPLCMS/MS测定面粉样品中赭曲霉毒素、烟曲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B2等17种真菌毒素。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5~50 ng/mL,样品回收率在78.65%~103.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能满足当前面粉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要求。

    2014年11期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基于LTQ-Orbitrap检测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黎永乐;李苑雯;

    采用LTQ-Orbitrap这一新型高分辨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提取后,通过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溶液经浓缩、定容、过滤。滤液利用LTQ-Orbitrap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对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在3μg/kg以下;在3、10μ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70.8%~109%之间;该法与国标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的优点,适合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2014年11期 v.39;No.277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

    诸葛庆;葛乐勇;李博斌;范洋波;曾红燕;黄晓丽;夏炜芳;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液液萃取净化处理,采用反相C18色谱柱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4%乙酸水溶液(三氟乙酸调pH值2.2)=55:4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对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进行检测。在50、100、200μg/kg添加量范围内,花生和玉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9%~98.5%和86.3%~102.3%,方法的检出限为8μg/kg,线性范围为0.3~12.0μg/mL(R2=0.9998)。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作为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的检测方法。

    2014年11期 34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

    诸葛庆;葛乐勇;李博斌;范洋波;曾红燕;黄晓丽;夏炜芳;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液液萃取净化处理,采用反相C18色谱柱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4%乙酸水溶液(三氟乙酸调pH值2.2)=55:4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对花生和玉米中的环匹阿尼酸进行检测。在50、100、200μg/kg添加量范围内,花生和玉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9%~98.5%和86.3%~102.3%,方法的检出限为8μg/kg,线性范围为0.3~12.0μg/mL(R2=0.9998)。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作为花生和玉米中环匹阿尼酸的检测方法。

    2014年11期 34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基于LTQ-Orbitrap检测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黎永乐;李苑雯;

    采用LTQ-Orbitrap这一新型高分辨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提取后,通过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溶液经浓缩、定容、过滤。滤液利用LTQ-Orbitrap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对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在3μg/kg以下;在3、10μ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70.8%~109%之间;该法与国标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的优点,适合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2014年11期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基于LTQ-Orbitrap检测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黎永乐;李苑雯;

    采用LTQ-Orbitrap这一新型高分辨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提取后,通过MycoSep226多功能净化柱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溶液经浓缩、定容、过滤。滤液利用LTQ-Orbitrap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对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在3μg/kg以下;在3、10μ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70.8%~109%之间;该法与国标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定性准确的优点,适合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2014年11期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食品与文化

  • 音乐与美食的多彩碰撞——印度尼西亚哇扬戏演出纪实

    王乙好;

    音乐与食物都是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这里,两者的结合促成了祭祀仪式的完成,没有了食物便没有了贡品,没有了音乐则没有了与神灵交流的途径。由此可见,音乐与美食在祭祀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仅仅是互为背景的两个孤立体。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品和文化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我们在关注食品科技进步的同时,对食品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也会予以更多的报道。

    2014年11期 v.39;No.277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音乐与美食的多彩碰撞——印度尼西亚哇扬戏演出纪实

    王乙好;

    音乐与食物都是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这里,两者的结合促成了祭祀仪式的完成,没有了食物便没有了贡品,没有了音乐则没有了与神灵交流的途径。由此可见,音乐与美食在祭祀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仅仅是互为背景的两个孤立体。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品和文化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我们在关注食品科技进步的同时,对食品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也会予以更多的报道。

    2014年11期 35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音乐与美食的多彩碰撞——印度尼西亚哇扬戏演出纪实

    王乙好;

    音乐与食物都是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这里,两者的结合促成了祭祀仪式的完成,没有了食物便没有了贡品,没有了音乐则没有了与神灵交流的途径。由此可见,音乐与美食在祭祀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仅仅是互为背景的两个孤立体。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品和文化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我们在关注食品科技进步的同时,对食品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也会予以更多的报道。

    2014年11期 35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问卷调查

  • 可追溯大米调查问卷

    <正>问卷说明:食品可追溯体系是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主要工具,如何推进可溯源大米消费需要问计于民,需要消费者的配合与支持,以便于研发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本问卷旨在掌握消费者对大米的消费以及可溯源大米的概念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以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对您的热情参与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4年11期 v.39;No.277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食品科技》读者服务卡

    <正>邮发代号:2-681《食品科技》(月刊)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精美印刷,全书330页以上,25元/册。优秀科技期刊——独特的办刊理念与视角,综合全面重点突出。收到您填写的资料,我们将赠送即将出版的最新杂志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为更好满足读者需求,紧跟时代提高办刊质量,为贵单位(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特此设立问卷服务卡。对于您的支持,《食品科技》杂志社深表谢意!

    2014年11期 v.39;No.277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可追溯大米调查问卷

    <正>问卷说明:食品可追溯体系是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主要工具,如何推进可溯源大米消费需要问计于民,需要消费者的配合与支持,以便于研发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本问卷旨在掌握消费者对大米的消费以及可溯源大米的概念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以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对您的热情参与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4年11期 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可追溯大米调查问卷

    <正>问卷说明:食品可追溯体系是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主要工具,如何推进可溯源大米消费需要问计于民,需要消费者的配合与支持,以便于研发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本问卷旨在掌握消费者对大米的消费以及可溯源大米的概念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以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对您的热情参与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4年11期 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食品科技》读者服务卡

    <正>邮发代号:2-681《食品科技》(月刊)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精美印刷,全书330页以上,25元/册。优秀科技期刊——独特的办刊理念与视角,综合全面重点突出。收到您填写的资料,我们将赠送即将出版的最新杂志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为更好满足读者需求,紧跟时代提高办刊质量,为贵单位(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特此设立问卷服务卡。对于您的支持,《食品科技》杂志社深表谢意!

    2014年11期 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食品科技》读者服务卡

    <正>邮发代号:2-681《食品科技》(月刊)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精美印刷,全书330页以上,25元/册。优秀科技期刊——独特的办刊理念与视角,综合全面重点突出。收到您填写的资料,我们将赠送即将出版的最新杂志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为更好满足读者需求,紧跟时代提高办刊质量,为贵单位(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特此设立问卷服务卡。对于您的支持,《食品科技》杂志社深表谢意!

    2014年11期 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展会信息

  • 欢迎订阅2015年《食品科技》

    <正>《食品科技》创刊于1975年。现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全文收录;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收录期刊。《食品科技》杂志社全力打造为企业服务的平台,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可做企业策划、视频报道、网站宣传、会议策划等服务。具有广泛的行业专家资源,

    2014年11期 v.39;No.277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欢迎订阅2015年《食品科技》

    <正>《食品科技》创刊于1975年。现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全文收录;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收录期刊。《食品科技》杂志社全力打造为企业服务的平台,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可做企业策划、视频报道、网站宣传、会议策划等服务。具有广泛的行业专家资源,

    2014年1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欢迎订阅2015年《食品科技》

    <正>《食品科技》创刊于1975年。现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全文收录;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收录期刊。《食品科技》杂志社全力打造为企业服务的平台,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可做企业策划、视频报道、网站宣传、会议策划等服务。具有广泛的行业专家资源,

    2014年1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