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艳;郑砚学;张悦;贺银凤;顾悦;
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且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高已成为分离筛选高产EPS乳酸菌的来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分离自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的50株乳酸菌产EPS的能力进行评价,筛选、鉴定高产EPS菌株,并研究目标菌株所产E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5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3株高产EPS的乳酸菌:RJ2-1-4、TG4-1-1和TG12-1-5,产量分别为:206.875、199.457、198.57 mg/L。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RJ2-1-4和TG4-1-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TG12-1-5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所产EPS均具有一定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菌株TG4-1-1的EPS浓度为12 mg/mL时,总还原能力为54.51%,对OH、DPPH和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57%、58.40%、68.21%,均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EPS的抗氧化活性。因此TG4-1-1所产EPS可作为潜在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2022年01期 v.47;No.36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0K] - 王艳;郑砚学;张悦;贺银凤;顾悦;
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且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高已成为分离筛选高产EPS乳酸菌的来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分离自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的50株乳酸菌产EPS的能力进行评价,筛选、鉴定高产EPS菌株,并研究目标菌株所产E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5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3株高产EPS的乳酸菌:RJ2-1-4、TG4-1-1和TG12-1-5,产量分别为:206.875、199.457、198.57 mg/L。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RJ2-1-4和TG4-1-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TG12-1-5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所产EPS均具有一定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菌株TG4-1-1的EPS浓度为12 mg/mL时,总还原能力为54.51%,对OH、DPPH和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57%、58.40%、68.21%,均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EPS的抗氧化活性。因此TG4-1-1所产EPS可作为潜在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2022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0K] - 王艳;郑砚学;张悦;贺银凤;顾悦;
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乳酸菌资源丰富且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含量高已成为分离筛选高产EPS乳酸菌的来源。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分离自西藏地区传统牦牛乳制品的50株乳酸菌产EPS的能力进行评价,筛选、鉴定高产EPS菌株,并研究目标菌株所产E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5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3株高产EPS的乳酸菌:RJ2-1-4、TG4-1-1和TG12-1-5,产量分别为:206.875、199.457、198.57 mg/L。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RJ2-1-4和TG4-1-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TG12-1-5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所产EPS均具有一定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菌株TG4-1-1的EPS浓度为12 mg/mL时,总还原能力为54.51%,对OH、DPPH和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57%、58.40%、68.21%,均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EPS的抗氧化活性。因此TG4-1-1所产EPS可作为潜在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2022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0K] - 薛玉玲;袁庆彬;杨婉秋;张栋;冯丽莉;王世杰;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内菌群可以参与人体发育、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庞大,且与人体相互组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困难。文章综述了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的体内和体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模型方法,并概述了各模型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和开发新的技术及方法提供基础与思路。
2022年01期 v.47;No.36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 朱建军;王康;刘彦敏;郭元晟;伊日布斯;
酸马奶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发酵乳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活性成分,而且兼备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文章结合近年来酸马奶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系统综述了酸马奶的传统发酵工艺、微生物多样性、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等内容,并对酸马奶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为解析酸马奶的微生物发酵机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 薛玉玲;袁庆彬;杨婉秋;张栋;冯丽莉;王世杰;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内菌群可以参与人体发育、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庞大,且与人体相互组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困难。文章综述了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的体内和体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模型方法,并概述了各模型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和开发新的技术及方法提供基础与思路。
2022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 薛玉玲;袁庆彬;杨婉秋;张栋;冯丽莉;王世杰;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内菌群可以参与人体发育、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庞大,且与人体相互组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困难。文章综述了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的体内和体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模型方法,并概述了各模型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和开发新的技术及方法提供基础与思路。
2022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7K] - 朱建军;王康;刘彦敏;郭元晟;伊日布斯;
酸马奶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发酵乳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活性成分,而且兼备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文章结合近年来酸马奶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系统综述了酸马奶的传统发酵工艺、微生物多样性、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等内容,并对酸马奶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为解析酸马奶的微生物发酵机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 朱建军;王康;刘彦敏;郭元晟;伊日布斯;
酸马奶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发酵乳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和生物活性成分,而且兼备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文章结合近年来酸马奶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系统综述了酸马奶的传统发酵工艺、微生物多样性、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等内容,并对酸马奶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为解析酸马奶的微生物发酵机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 白娜;李周勇;康小红;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文章结合近年来对后生元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后生元在调节免疫、缓减过敏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抗氧化、抗炎症,以及降血糖、预防龋齿、抗肿瘤、降血压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同时概述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活菌相比,后生元具有安全、稳定、易于储运等优势,因此后生元在食品和医药卫生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022年01期 v.47;No.363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 白娜;李周勇;康小红;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文章结合近年来对后生元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后生元在调节免疫、缓减过敏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抗氧化、抗炎症,以及降血糖、预防龋齿、抗肿瘤、降血压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同时概述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活菌相比,后生元具有安全、稳定、易于储运等优势,因此后生元在食品和医药卫生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022年01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 白娜;李周勇;康小红;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文章结合近年来对后生元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后生元在调节免疫、缓减过敏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抗氧化、抗炎症,以及降血糖、预防龋齿、抗肿瘤、降血压等方面的功能特性,同时概述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活菌相比,后生元具有安全、稳定、易于储运等优势,因此后生元在食品和医药卫生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022年01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 胡铭文;王宏勋;易阳;艾有伟;侯温甫;闵婷;
以荸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去皮整果、切片、切丝、切碎)对鲜切荸荠贮藏期间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碎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保持荸荠的固有色泽、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切片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氧的含量,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鲜切荸荠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切碎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与黄化;而切片处理可以诱导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鲜切荸荠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v.47;No.363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0K] - 胡铭文;王宏勋;易阳;艾有伟;侯温甫;闵婷;
以荸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去皮整果、切片、切丝、切碎)对鲜切荸荠贮藏期间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碎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保持荸荠的固有色泽、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切片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氧的含量,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鲜切荸荠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切碎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与黄化;而切片处理可以诱导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鲜切荸荠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0K] - 胡铭文;王宏勋;易阳;艾有伟;侯温甫;闵婷;
以荸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去皮整果、切片、切丝、切碎)对鲜切荸荠贮藏期间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碎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保持荸荠的固有色泽、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切片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氧的含量,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鲜切荸荠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切碎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与黄化;而切片处理可以诱导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鲜切荸荠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0K] - 张微;赵迎丽;杨志国;王亮;陈会燕;
‘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含量及成分是研究其在贮藏后期果皮油腻化的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玉露香’梨的表皮蜡质提取方法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配比类型为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1、提取时间为60 s、提取温度为40 ℃、料液比为1:2 g/mL。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测得平均蜡质提取量为59.03 mg/100 g。蜡质成分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有20种、脂肪酸有10种、烯酸类化合物有6种、萜烯类化合物有8种、醇类化合物有6种、其他化合物有7种,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为二十七烷、二十一烷、二十九烷、棕榈酸、二十九醇等。研究结果为‘玉露香’梨贮藏期出现的果皮油腻化及贮藏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01期 v.47;No.363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2K] - 张微;赵迎丽;杨志国;王亮;陈会燕;
‘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含量及成分是研究其在贮藏后期果皮油腻化的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玉露香’梨的表皮蜡质提取方法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配比类型为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1、提取时间为60 s、提取温度为40 ℃、料液比为1:2 g/mL。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测得平均蜡质提取量为59.03 mg/100 g。蜡质成分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有20种、脂肪酸有10种、烯酸类化合物有6种、萜烯类化合物有8种、醇类化合物有6种、其他化合物有7种,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为二十七烷、二十一烷、二十九烷、棕榈酸、二十九醇等。研究结果为‘玉露香’梨贮藏期出现的果皮油腻化及贮藏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0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2K] - 张微;赵迎丽;杨志国;王亮;陈会燕;
‘玉露香’梨果皮蜡质含量及成分是研究其在贮藏后期果皮油腻化的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玉露香’梨的表皮蜡质提取方法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配比类型为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1、提取时间为60 s、提取温度为40 ℃、料液比为1:2 g/mL。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测得平均蜡质提取量为59.03 mg/100 g。蜡质成分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有20种、脂肪酸有10种、烯酸类化合物有6种、萜烯类化合物有8种、醇类化合物有6种、其他化合物有7种,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为二十七烷、二十一烷、二十九烷、棕榈酸、二十九醇等。研究结果为‘玉露香’梨贮藏期出现的果皮油腻化及贮藏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0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2K] - 闫清泉;李玲玉;李志国;崔利敏;赵中华;宗学醒;
乳化盐是再制乳酪的关键原料。通过测定烘焙功能性和流变性,研究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型号为"JOHA PZ14"的复合磷酸盐添加比例的提高,再制马苏里拉乳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性增加,拉伸性先增加后降低,褐变性降低。选择型号为"JOHA PZ7":"JOHA PZ14"乳化盐=4:1时,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最接近天然马苏里拉乳酪。
2022年01期 v.47;No.36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3K] - 孙茂成;邢敏;俞雅萍;畅雅静;史恩聪;王岩;费鹏;郭鸰;
以牡丹花、菊粉和米酒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浆添加量20 mg/mL,菊粉添加量4%,米酒添加量22%,发酵剂接种量0.35%。抗氧化试验表明,10 g的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1.65%、26.09%和42.6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v.47;No.36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9K] - 闫清泉;李玲玉;李志国;崔利敏;赵中华;宗学醒;
乳化盐是再制乳酪的关键原料。通过测定烘焙功能性和流变性,研究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型号为"JOHA PZ14"的复合磷酸盐添加比例的提高,再制马苏里拉乳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性增加,拉伸性先增加后降低,褐变性降低。选择型号为"JOHA PZ7":"JOHA PZ14"乳化盐=4:1时,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最接近天然马苏里拉乳酪。
2022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3K] - 闫清泉;李玲玉;李志国;崔利敏;赵中华;宗学醒;
乳化盐是再制乳酪的关键原料。通过测定烘焙功能性和流变性,研究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盐对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型号为"JOHA PZ14"的复合磷酸盐添加比例的提高,再制马苏里拉乳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性增加,拉伸性先增加后降低,褐变性降低。选择型号为"JOHA PZ7":"JOHA PZ14"乳化盐=4:1时,再制马苏里拉乳酪烘焙功能性最接近天然马苏里拉乳酪。
2022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3K] - 张贞炜;贾利蓉;刘淑君;林晗;余杰;李顺舟;钟威;
研究原辅料对植物基鸡排质构特性的影响,以确定配料种类及用量。采用质构分析及感官评价方法,研究水、拉丝蛋白、大豆油、魔芋胶、谷朊粉、大豆分离蛋白、Tg酶对植物基鸡排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多汁性的影响。通过质构分析、扫描电镜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将植物基鸡排、鸡肉糜重组鸡排及市售鸡排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基鸡排最优配方为:水质量分数54.7%、拉丝蛋白18.7%(大豆拉丝蛋白添加比例60%)、大豆油13.6%、魔芋胶0.7%、谷朊粉2.7%、大豆分离蛋白3.3%、Tg酶0.3%;植物基鸡排在质构方面,超越了以鸡肉糜作为原料的重组鸡排,同时也能较好地模拟市售鸡排。实验结果为植物基鸡排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2022年01期 v.47;No.363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2K] - 孙茂成;邢敏;俞雅萍;畅雅静;史恩聪;王岩;费鹏;郭鸰;
以牡丹花、菊粉和米酒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浆添加量20 mg/mL,菊粉添加量4%,米酒添加量22%,发酵剂接种量0.35%。抗氧化试验表明,10 g的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1.65%、26.09%和42.6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9K] - 孙茂成;邢敏;俞雅萍;畅雅静;史恩聪;王岩;费鹏;郭鸰;
以牡丹花、菊粉和米酒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浆添加量20 mg/mL,菊粉添加量4%,米酒添加量22%,发酵剂接种量0.35%。抗氧化试验表明,10 g的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1.65%、26.09%和42.6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牡丹菊粉低脂扣碗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9K] - 张贞炜;贾利蓉;刘淑君;林晗;余杰;李顺舟;钟威;
研究原辅料对植物基鸡排质构特性的影响,以确定配料种类及用量。采用质构分析及感官评价方法,研究水、拉丝蛋白、大豆油、魔芋胶、谷朊粉、大豆分离蛋白、Tg酶对植物基鸡排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多汁性的影响。通过质构分析、扫描电镜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将植物基鸡排、鸡肉糜重组鸡排及市售鸡排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基鸡排最优配方为:水质量分数54.7%、拉丝蛋白18.7%(大豆拉丝蛋白添加比例60%)、大豆油13.6%、魔芋胶0.7%、谷朊粉2.7%、大豆分离蛋白3.3%、Tg酶0.3%;植物基鸡排在质构方面,超越了以鸡肉糜作为原料的重组鸡排,同时也能较好地模拟市售鸡排。实验结果为植物基鸡排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2022年01期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2K] - 张贞炜;贾利蓉;刘淑君;林晗;余杰;李顺舟;钟威;
研究原辅料对植物基鸡排质构特性的影响,以确定配料种类及用量。采用质构分析及感官评价方法,研究水、拉丝蛋白、大豆油、魔芋胶、谷朊粉、大豆分离蛋白、Tg酶对植物基鸡排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多汁性的影响。通过质构分析、扫描电镜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将植物基鸡排、鸡肉糜重组鸡排及市售鸡排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基鸡排最优配方为:水质量分数54.7%、拉丝蛋白18.7%(大豆拉丝蛋白添加比例60%)、大豆油13.6%、魔芋胶0.7%、谷朊粉2.7%、大豆分离蛋白3.3%、Tg酶0.3%;植物基鸡排在质构方面,超越了以鸡肉糜作为原料的重组鸡排,同时也能较好地模拟市售鸡排。实验结果为植物基鸡排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2022年01期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2K] - 李文;谢彩锋;彭文博;邢卫红;杭方学;徐勇士;李凯;
采用孔径为8、50 nm及500 nm的陶瓷膜对蔗汁进行过滤澄清生产红糖,解决传统红糖制作利用上浮撇泡方式处理蔗汁清净效果差导致成品糖品质低的问题。对比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蔗汁渗透通量大小、清净效果及能耗高低,结合红糖生产工艺需求,得出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最适用于蔗汁过滤澄清生产红糖。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考察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过滤蔗汁长时间运行通量衰减状况及清净效果,结果表明:陶瓷膜过滤蔗汁连续运行36 h平均渗透通量高达203 L/m~2·h,蔗汁经陶瓷膜过滤后浊度从3050 NTU下降至0.77 NTU,清净效率高达99.98%,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此外,膜过滤对蔗汁中蔗糖、还原糖及多酚等有用成分或营养物质截留率较低,表明采用陶瓷膜过滤后的蔗汁来生产红糖不会显著影响成品糖本身功能价值。
2022年01期 v.47;No.363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7K] - 李文;谢彩锋;彭文博;邢卫红;杭方学;徐勇士;李凯;
采用孔径为8、50 nm及500 nm的陶瓷膜对蔗汁进行过滤澄清生产红糖,解决传统红糖制作利用上浮撇泡方式处理蔗汁清净效果差导致成品糖品质低的问题。对比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蔗汁渗透通量大小、清净效果及能耗高低,结合红糖生产工艺需求,得出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最适用于蔗汁过滤澄清生产红糖。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考察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过滤蔗汁长时间运行通量衰减状况及清净效果,结果表明:陶瓷膜过滤蔗汁连续运行36 h平均渗透通量高达203 L/m~2·h,蔗汁经陶瓷膜过滤后浊度从3050 NTU下降至0.77 NTU,清净效率高达99.98%,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此外,膜过滤对蔗汁中蔗糖、还原糖及多酚等有用成分或营养物质截留率较低,表明采用陶瓷膜过滤后的蔗汁来生产红糖不会显著影响成品糖本身功能价值。
2022年01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7K] - 李文;谢彩锋;彭文博;邢卫红;杭方学;徐勇士;李凯;
采用孔径为8、50 nm及500 nm的陶瓷膜对蔗汁进行过滤澄清生产红糖,解决传统红糖制作利用上浮撇泡方式处理蔗汁清净效果差导致成品糖品质低的问题。对比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蔗汁渗透通量大小、清净效果及能耗高低,结合红糖生产工艺需求,得出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最适用于蔗汁过滤澄清生产红糖。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考察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过滤蔗汁长时间运行通量衰减状况及清净效果,结果表明:陶瓷膜过滤蔗汁连续运行36 h平均渗透通量高达203 L/m~2·h,蔗汁经陶瓷膜过滤后浊度从3050 NTU下降至0.77 NTU,清净效率高达99.98%,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此外,膜过滤对蔗汁中蔗糖、还原糖及多酚等有用成分或营养物质截留率较低,表明采用陶瓷膜过滤后的蔗汁来生产红糖不会显著影响成品糖本身功能价值。
2022年01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7K] - 赵小红;何慧;贾蕾;马雪琪;李泊远;侯焘;
为锌和硒缺乏人群通过日常膳食补充此2种元素,以大豆作为生物强化的载体,采用浸泡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和硒溶液,通过大豆发芽过程实现对锌、硒微量元素的富集和转化,制备出富含锌和硒的豆芽。结果显示,当ZnSO_4浓度为2.40 mmol/L、Na_2SeO_3浓度为0.30 mmol/L、浸泡时间为10 h、发芽时间为96 h时,豆芽的发芽率、生长状态均较好,豆芽全粉中锌富集量为172.00 mg/kg,硒富集量为25.96 mg/kg。锌在豆芽中不同部位的分布依次为:胚根>子叶>胚轴(283.28 mg/kg>145.78 mg/kg>104.45 mg/kg),硒分布为:胚根>胚轴>子叶(71.27 mg/kg>44.77 mg/kg>18.56 mg/kg),锌赋存于大分子物质中的含量排序为:多糖>蛋白质>核酸(268.71 mg/kg>74.00 mg/kg>5.34 mg/kg),硒主要分布在蛋白质(37.30 mg/kg),其中SeMet为富锌硒豆芽中有机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次为SeCys_2和SeMeCys。综上所述,豆芽可作为富集锌和硒的生物载体,利于缺乏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补充。
2022年01期 v.47;No.363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7K] - 赵小红;何慧;贾蕾;马雪琪;李泊远;侯焘;
为锌和硒缺乏人群通过日常膳食补充此2种元素,以大豆作为生物强化的载体,采用浸泡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和硒溶液,通过大豆发芽过程实现对锌、硒微量元素的富集和转化,制备出富含锌和硒的豆芽。结果显示,当ZnSO_4浓度为2.40 mmol/L、Na_2SeO_3浓度为0.30 mmol/L、浸泡时间为10 h、发芽时间为96 h时,豆芽的发芽率、生长状态均较好,豆芽全粉中锌富集量为172.00 mg/kg,硒富集量为25.96 mg/kg。锌在豆芽中不同部位的分布依次为:胚根>子叶>胚轴(283.28 mg/kg>145.78 mg/kg>104.45 mg/kg),硒分布为:胚根>胚轴>子叶(71.27 mg/kg>44.77 mg/kg>18.56 mg/kg),锌赋存于大分子物质中的含量排序为:多糖>蛋白质>核酸(268.71 mg/kg>74.00 mg/kg>5.34 mg/kg),硒主要分布在蛋白质(37.30 mg/kg),其中SeMet为富锌硒豆芽中有机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次为SeCys_2和SeMeCys。综上所述,豆芽可作为富集锌和硒的生物载体,利于缺乏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补充。
2022年01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7K] - 赵小红;何慧;贾蕾;马雪琪;李泊远;侯焘;
为锌和硒缺乏人群通过日常膳食补充此2种元素,以大豆作为生物强化的载体,采用浸泡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和硒溶液,通过大豆发芽过程实现对锌、硒微量元素的富集和转化,制备出富含锌和硒的豆芽。结果显示,当ZnSO_4浓度为2.40 mmol/L、Na_2SeO_3浓度为0.30 mmol/L、浸泡时间为10 h、发芽时间为96 h时,豆芽的发芽率、生长状态均较好,豆芽全粉中锌富集量为172.00 mg/kg,硒富集量为25.96 mg/kg。锌在豆芽中不同部位的分布依次为:胚根>子叶>胚轴(283.28 mg/kg>145.78 mg/kg>104.45 mg/kg),硒分布为:胚根>胚轴>子叶(71.27 mg/kg>44.77 mg/kg>18.56 mg/kg),锌赋存于大分子物质中的含量排序为:多糖>蛋白质>核酸(268.71 mg/kg>74.00 mg/kg>5.34 mg/kg),硒主要分布在蛋白质(37.30 mg/kg),其中SeMet为富锌硒豆芽中有机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次为SeCys_2和SeMeCys。综上所述,豆芽可作为富集锌和硒的生物载体,利于缺乏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补充。
2022年01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7K] - 肖咪;刘利敏;李鹏程;薛宏坤;邹先伟;唐劲天;苏彦奇;蔡旭;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而不溶性纤维、蛋白质、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其最佳发酵时间为8 d。在发酵至第8天时,与未发酵的湖北海棠相比,水浸出物、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08、217、112 mg/g,各增加了31.6%、76.4%、107.4%;不溶性纤维、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至184、41、83 mg/g,各减少了41.2%、26.5%、49.4%。发酵后的湖北海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降糖活性分别提高了64.8%、83.3%,且其茶汤汤色、气味、口感均有所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海棠发酵后的抗氧化、降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LC-MS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海棠发酵后,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含量减少了29.7%,且产生了其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探讨了冠突散囊菌对湖北海棠的发酵规律,为开发高品质湖北海棠茶及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4K] - 肖咪;刘利敏;李鹏程;薛宏坤;邹先伟;唐劲天;苏彦奇;蔡旭;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而不溶性纤维、蛋白质、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其最佳发酵时间为8 d。在发酵至第8天时,与未发酵的湖北海棠相比,水浸出物、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08、217、112 mg/g,各增加了31.6%、76.4%、107.4%;不溶性纤维、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至184、41、83 mg/g,各减少了41.2%、26.5%、49.4%。发酵后的湖北海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降糖活性分别提高了64.8%、83.3%,且其茶汤汤色、气味、口感均有所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海棠发酵后的抗氧化、降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LC-MS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海棠发酵后,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含量减少了29.7%,且产生了其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探讨了冠突散囊菌对湖北海棠的发酵规律,为开发高品质湖北海棠茶及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2年01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4K] - 肖咪;刘利敏;李鹏程;薛宏坤;邹先伟;唐劲天;苏彦奇;蔡旭;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而不溶性纤维、蛋白质、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其最佳发酵时间为8 d。在发酵至第8天时,与未发酵的湖北海棠相比,水浸出物、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08、217、112 mg/g,各增加了31.6%、76.4%、107.4%;不溶性纤维、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至184、41、83 mg/g,各减少了41.2%、26.5%、49.4%。发酵后的湖北海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降糖活性分别提高了64.8%、83.3%,且其茶汤汤色、气味、口感均有所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海棠发酵后的抗氧化、降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LC-MS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海棠发酵后,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含量减少了29.7%,且产生了其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探讨了冠突散囊菌对湖北海棠的发酵规律,为开发高品质湖北海棠茶及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2年01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4K] - 乐婷;王伟伟;王蔚;张建勇;薛金金;江和源;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抗氧化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广泛认知。红茶作为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富含茶多酚、茶色素等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调节生物酶系的活性等途径起到抗氧化作用,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抗氧化剂来源。文章通过查阅近十几年来红茶抗氧化相关文献,对红茶抗氧化活性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期望为未来红茶的科学生产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4K] - 乐婷;王伟伟;王蔚;张建勇;薛金金;江和源;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抗氧化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广泛认知。红茶作为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富含茶多酚、茶色素等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调节生物酶系的活性等途径起到抗氧化作用,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抗氧化剂来源。文章通过查阅近十几年来红茶抗氧化相关文献,对红茶抗氧化活性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期望为未来红茶的科学生产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4K] - 郑淑琳;吴伟伟;姚喆赫;林松青;吴邦强;李远华;石玉涛;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黄酮类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呈不规则变化。热图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划分为3类,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在贮藏第5年和第10年时发生了较明显变化;贮藏4年时的武夷水仙茶感官品质表现好,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较其他年份样品更为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武夷水仙茶的科学贮藏和合理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363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7K] - 乐婷;王伟伟;王蔚;张建勇;薛金金;江和源;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抗氧化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广泛认知。红茶作为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富含茶多酚、茶色素等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调节生物酶系的活性等途径起到抗氧化作用,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抗氧化剂来源。文章通过查阅近十几年来红茶抗氧化相关文献,对红茶抗氧化活性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期望为未来红茶的科学生产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4K] - 郑淑琳;吴伟伟;姚喆赫;林松青;吴邦强;李远华;石玉涛;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黄酮类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呈不规则变化。热图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划分为3类,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在贮藏第5年和第10年时发生了较明显变化;贮藏4年时的武夷水仙茶感官品质表现好,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较其他年份样品更为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武夷水仙茶的科学贮藏和合理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7K] - 王耀;张贵宇;刘文斌;罗琪;林椿松;庹先国;
目的:针对目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在自动化酿造过程中存在探汽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探汽方法。方法:使用红外相机采集上甑蒸馏过程中酒醅表层图像获得酒蒸汽温度分布特征,按照上甑工艺特点将图像分类,结合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图像温度特征提取,通过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训练得到探汽模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探汽准确率高达98.11%,并且引入模型评价指标精确度、召回率、F1(F1-score)值,其各项指标值为0.9819、0.9816、0.9818;结论:模型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满足当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要求。
2022年01期 v.47;No.363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0K] - 郑淑琳;吴伟伟;姚喆赫;林松青;吴邦强;李远华;石玉涛;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黄酮类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呈不规则变化。热图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划分为3类,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在贮藏第5年和第10年时发生了较明显变化;贮藏4年时的武夷水仙茶感官品质表现好,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较其他年份样品更为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武夷水仙茶的科学贮藏和合理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7K] - 王耀;张贵宇;刘文斌;罗琪;林椿松;庹先国;
目的:针对目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在自动化酿造过程中存在探汽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探汽方法。方法:使用红外相机采集上甑蒸馏过程中酒醅表层图像获得酒蒸汽温度分布特征,按照上甑工艺特点将图像分类,结合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图像温度特征提取,通过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训练得到探汽模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探汽准确率高达98.11%,并且引入模型评价指标精确度、召回率、F1(F1-score)值,其各项指标值为0.9819、0.9816、0.9818;结论:模型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满足当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要求。
2022年01期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0K] - 王耀;张贵宇;刘文斌;罗琪;林椿松;庹先国;
目的:针对目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在自动化酿造过程中存在探汽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探汽方法。方法:使用红外相机采集上甑蒸馏过程中酒醅表层图像获得酒蒸汽温度分布特征,按照上甑工艺特点将图像分类,结合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图像温度特征提取,通过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训练得到探汽模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探汽准确率高达98.11%,并且引入模型评价指标精确度、召回率、F1(F1-score)值,其各项指标值为0.9819、0.9816、0.9818;结论:模型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满足当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要求。
2022年01期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0K] - 张倩茹;尹蓉;殷龙龙;李群;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果汁主要成分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并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甲醇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控制甲醇生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影响甲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酿酒酵母种类、可利用磷元素、可利用氮元素、发酵液pH值、亚硝酸盐、甜菜碱。其中,亚硝酸盐、pH值、甜菜碱可导致发酵液中甲醇异常升高,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分别高达(5933.68±147.01)mg/L、(999.10±11.86)mg/L、(1326.21±73.01)mg/L。当控制模拟发酵液中不含亚硝酸盐、甜菜碱的条件下,采用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温度24 ℃、发酵液pH值为5、氮元素添加量8.57 g/L、磷元素添加量8.57 g/L,发酵液中甲醇含量仅为195.22 mg/L。该结果以期为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的控制、提高果酒品质提供一定帮助。
2022年01期 v.47;No.36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1K] - 张倩茹;尹蓉;殷龙龙;李群;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果汁主要成分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并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甲醇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控制甲醇生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影响甲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酿酒酵母种类、可利用磷元素、可利用氮元素、发酵液pH值、亚硝酸盐、甜菜碱。其中,亚硝酸盐、pH值、甜菜碱可导致发酵液中甲醇异常升高,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分别高达(5933.68±147.01)mg/L、(999.10±11.86)mg/L、(1326.21±73.01)mg/L。当控制模拟发酵液中不含亚硝酸盐、甜菜碱的条件下,采用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温度24 ℃、发酵液pH值为5、氮元素添加量8.57 g/L、磷元素添加量8.57 g/L,发酵液中甲醇含量仅为195.22 mg/L。该结果以期为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的控制、提高果酒品质提供一定帮助。
2022年01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1K] - 张倩茹;尹蓉;殷龙龙;李群;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果汁主要成分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并运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液中甲醇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控制甲醇生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影响甲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酿酒酵母种类、可利用磷元素、可利用氮元素、发酵液pH值、亚硝酸盐、甜菜碱。其中,亚硝酸盐、pH值、甜菜碱可导致发酵液中甲醇异常升高,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分别高达(5933.68±147.01)mg/L、(999.10±11.86)mg/L、(1326.21±73.01)mg/L。当控制模拟发酵液中不含亚硝酸盐、甜菜碱的条件下,采用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温度24 ℃、发酵液pH值为5、氮元素添加量8.57 g/L、磷元素添加量8.57 g/L,发酵液中甲醇含量仅为195.22 mg/L。该结果以期为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的控制、提高果酒品质提供一定帮助。
2022年01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1K] - 覃凤阳;黄志久;吴正云;杜宪;张文学;
以大米为原料,通过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研究探讨了辣蓼、枸杞和黄精3种中药材的添加分别对2种酒曲酿造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辣蓼的添加对2种酒曲酿造白酒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影响明显,但风味的形成与高级醇的降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枸杞对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效果,反而使LE-G中的高级醇含量明显提高;添加黄精可在保持风味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米香型酒发酵样品中的高级醇含量,其中AQ、LE酒曲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分别降低22.8%、2.4%。
2022年01期 v.47;No.363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1K] - 赵瑞华;张良;屈思瑞;任睿;贺晓龙;
食用菌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富含多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食用菌酒既保留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又兼具食用菌的特殊风味。文章介绍了食用菌酒酿造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食用菌酒的种类、发酵菌株筛选、原料处理、发酵工艺优化、澄清工艺及陈酿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述了食用菌酒香气组成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食用菌酒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1K] - 覃凤阳;黄志久;吴正云;杜宪;张文学;
以大米为原料,通过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研究探讨了辣蓼、枸杞和黄精3种中药材的添加分别对2种酒曲酿造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辣蓼的添加对2种酒曲酿造白酒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影响明显,但风味的形成与高级醇的降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枸杞对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效果,反而使LE-G中的高级醇含量明显提高;添加黄精可在保持风味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米香型酒发酵样品中的高级醇含量,其中AQ、LE酒曲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分别降低22.8%、2.4%。
2022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1K] - 覃凤阳;黄志久;吴正云;杜宪;张文学;
以大米为原料,通过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研究探讨了辣蓼、枸杞和黄精3种中药材的添加分别对2种酒曲酿造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辣蓼的添加对2种酒曲酿造白酒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影响明显,但风味的形成与高级醇的降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枸杞对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效果,反而使LE-G中的高级醇含量明显提高;添加黄精可在保持风味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米香型酒发酵样品中的高级醇含量,其中AQ、LE酒曲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分别降低22.8%、2.4%。
2022年01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1K] - 付依依;王永霞;李月;张笑莹;夏凯;谭志超;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采用酒酒球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并对发酵原浆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发酵工艺及饮料配方,进一步对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原浆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6 d、初始pH3.5,此条件下苹果酸降解率达87.41%。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沙棘汁添加量25%、蜂蜜2%、白砂糖7%,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为89分。沙棘发酵饮料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0.00、56.33 mg/L;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10 μg/mL)无显著差异,而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c(10 μg/mL);SOD酶活力为935.48 U/mL,显著高于未发酵沙棘原浆。电子鼻能准确区分沙棘发酵饮料与沙棘原浆和市售3款发酵果汁饮料,PCA累计贡献率为98.3%;电子舌分析表明沙棘发酵饮料与原浆相比,酸味降低,甜味和鲜味均提高。综上,所研制的沙棘发酵饮料风味独特、甜酸适宜,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v.47;No.363 12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5K] - 赵瑞华;张良;屈思瑞;任睿;贺晓龙;
食用菌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富含多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食用菌酒既保留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又兼具食用菌的特殊风味。文章介绍了食用菌酒酿造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食用菌酒的种类、发酵菌株筛选、原料处理、发酵工艺优化、澄清工艺及陈酿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述了食用菌酒香气组成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食用菌酒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1K] - 赵瑞华;张良;屈思瑞;任睿;贺晓龙;
食用菌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富含多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食用菌酒既保留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又兼具食用菌的特殊风味。文章介绍了食用菌酒酿造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食用菌酒的种类、发酵菌株筛选、原料处理、发酵工艺优化、澄清工艺及陈酿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述了食用菌酒香气组成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食用菌酒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1K] - 付依依;王永霞;李月;张笑莹;夏凯;谭志超;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采用酒酒球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并对发酵原浆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发酵工艺及饮料配方,进一步对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原浆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6 d、初始pH3.5,此条件下苹果酸降解率达87.41%。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沙棘汁添加量25%、蜂蜜2%、白砂糖7%,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为89分。沙棘发酵饮料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0.00、56.33 mg/L;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10 μg/mL)无显著差异,而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c(10 μg/mL);SOD酶活力为935.48 U/mL,显著高于未发酵沙棘原浆。电子鼻能准确区分沙棘发酵饮料与沙棘原浆和市售3款发酵果汁饮料,PCA累计贡献率为98.3%;电子舌分析表明沙棘发酵饮料与原浆相比,酸味降低,甜味和鲜味均提高。综上,所研制的沙棘发酵饮料风味独特、甜酸适宜,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5K] - 付依依;王永霞;李月;张笑莹;夏凯;谭志超;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采用酒酒球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并对发酵原浆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发酵工艺及饮料配方,进一步对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原浆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6 d、初始pH3.5,此条件下苹果酸降解率达87.41%。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沙棘汁添加量25%、蜂蜜2%、白砂糖7%,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为89分。沙棘发酵饮料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0.00、56.33 mg/L;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10 μg/mL)无显著差异,而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Vc(10 μg/mL);SOD酶活力为935.48 U/mL,显著高于未发酵沙棘原浆。电子鼻能准确区分沙棘发酵饮料与沙棘原浆和市售3款发酵果汁饮料,PCA累计贡献率为98.3%;电子舌分析表明沙棘发酵饮料与原浆相比,酸味降低,甜味和鲜味均提高。综上,所研制的沙棘发酵饮料风味独特、甜酸适宜,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01期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5K] - 杨艳;邹诗毅;邱大东;李俊刚;
对生姜酵素理化成分、风味成分及抗氧化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生姜酵素的pH值为3.80,总酸为2.91 g/100 g,乙醇含量为0.82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4%,乳酸含量为2.6×10~3 mg/100 g,总酚含量达到5.77 μg/μ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生姜酵素中42种风味物质,其中包括17种酯类、2种醛类、2种酮类、9种醇类、6种烯类、2种醚类、2种龙脑类、2种杂环类。生姜酵素具有较强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64、0.9709、0.9711,P<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为微生物酵素产品的综合性开发和功能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基础。
2022年01期 v.47;No.363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 杨艳;邹诗毅;邱大东;李俊刚;
对生姜酵素理化成分、风味成分及抗氧化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生姜酵素的pH值为3.80,总酸为2.91 g/100 g,乙醇含量为0.82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4%,乳酸含量为2.6×10~3 mg/100 g,总酚含量达到5.77 μg/μ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生姜酵素中42种风味物质,其中包括17种酯类、2种醛类、2种酮类、9种醇类、6种烯类、2种醚类、2种龙脑类、2种杂环类。生姜酵素具有较强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64、0.9709、0.9711,P<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为微生物酵素产品的综合性开发和功能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基础。
2022年01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 杨艳;邹诗毅;邱大东;李俊刚;
对生姜酵素理化成分、风味成分及抗氧化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生姜酵素的pH值为3.80,总酸为2.91 g/100 g,乙醇含量为0.82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4%,乳酸含量为2.6×10~3 mg/100 g,总酚含量达到5.77 μg/μ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生姜酵素中42种风味物质,其中包括17种酯类、2种醛类、2种酮类、9种醇类、6种烯类、2种醚类、2种龙脑类、2种杂环类。生姜酵素具有较强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64、0.9709、0.9711,P<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为微生物酵素产品的综合性开发和功能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基础。
2022年01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9K]
- 蔡永敏;黄海英;胡炜东;王德宝;邹玉富;
通过比较不同比例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复合发酵剂的生长活性、产酸能力、耐盐及耐亚硝酸盐特性,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的混合发酵剂并制作发酵香肠。旨在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理化品质及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复合比为1:1时,具有较好的生长、产酸、耐盐及耐亚硝酸盐能力。接种1:1的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肠pH值下降速率快于单一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发酵结束混合组pH值降为4.9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一组(P<0.05);pH值下降改变了蛋白质与水分结合能力、促使香肠Aw随之降低,使得混合组Aw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相比香肠色泽,3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后期混合组尸胺和组胺检出量均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由研究结果可知添加复合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香肠安全性、缩短发酵成熟周期。
2022年01期 v.47;No.363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4K] - 蔡永敏;黄海英;胡炜东;王德宝;邹玉富;
通过比较不同比例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复合发酵剂的生长活性、产酸能力、耐盐及耐亚硝酸盐特性,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的混合发酵剂并制作发酵香肠。旨在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理化品质及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复合比为1:1时,具有较好的生长、产酸、耐盐及耐亚硝酸盐能力。接种1:1的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肠pH值下降速率快于单一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发酵结束混合组pH值降为4.9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一组(P<0.05);pH值下降改变了蛋白质与水分结合能力、促使香肠Aw随之降低,使得混合组Aw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相比香肠色泽,3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后期混合组尸胺和组胺检出量均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由研究结果可知添加复合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香肠安全性、缩短发酵成熟周期。
2022年01期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4K] - 蔡永敏;黄海英;胡炜东;王德宝;邹玉富;
通过比较不同比例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复合发酵剂的生长活性、产酸能力、耐盐及耐亚硝酸盐特性,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的混合发酵剂并制作发酵香肠。旨在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理化品质及生物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复合比为1:1时,具有较好的生长、产酸、耐盐及耐亚硝酸盐能力。接种1:1的植物乳杆菌与木糖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肠pH值下降速率快于单一乳酸菌组和空白对照组;发酵结束混合组pH值降为4.9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一组(P<0.05);pH值下降改变了蛋白质与水分结合能力、促使香肠Aw随之降低,使得混合组Aw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相比香肠色泽,3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后期混合组尸胺和组胺检出量均低于单一组和对照组。由研究结果可知添加复合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香肠安全性、缩短发酵成熟周期。
2022年01期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4K] - 杨洵;王宝维;凡文磊;孙宇;张名爱;张华君;
通过测定鸭油甘油二酯、鸭油、豆油、牛油的理化性质及对油炸牛肉烹调特性的评价,旨在确定鸭油甘油二酯的食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的酸价为2.27±0.07,符合国标规定;丙二醛(MDA)值为0.023±0.01,极显著小于其他3种油脂(P≤0.01);碘值为71.836±3.74,显著高于牛油47.352±3.37(P<0.05);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为牛顿流体,黏度值为66.7~114 mPa~.s;通过GC-MS测定,鸭油甘油二酯中含有2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87%。使用鸭油甘油二酯油炸的牛肉饼,油炸损失率为(10.6±0.02)%,含水量为(60.3±0.21)%;硬度为6830.68±1.53,显著小于鸭油组,极显著小于豆油组及牛油组;剪切力为6.3±0.71,显著小于豆油组,极显著小于鸭油组与牛油组。表面L~*值为36.81±0.49,切面L~*值为57.25±2.0,显著高于其他3组。总体可接受程度为7.6±1.78,为4组中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具有良好的食用理化性质,油炸的牛肉饼具有良好的嫩度、色泽,感官评定结果良好,总体可接受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烹调特性。
2022年01期 v.47;No.36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 杨洵;王宝维;凡文磊;孙宇;张名爱;张华君;
通过测定鸭油甘油二酯、鸭油、豆油、牛油的理化性质及对油炸牛肉烹调特性的评价,旨在确定鸭油甘油二酯的食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的酸价为2.27±0.07,符合国标规定;丙二醛(MDA)值为0.023±0.01,极显著小于其他3种油脂(P≤0.01);碘值为71.836±3.74,显著高于牛油47.352±3.37(P<0.05);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为牛顿流体,黏度值为66.7~114 mPa~.s;通过GC-MS测定,鸭油甘油二酯中含有2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87%。使用鸭油甘油二酯油炸的牛肉饼,油炸损失率为(10.6±0.02)%,含水量为(60.3±0.21)%;硬度为6830.68±1.53,显著小于鸭油组,极显著小于豆油组及牛油组;剪切力为6.3±0.71,显著小于豆油组,极显著小于鸭油组与牛油组。表面L~*值为36.81±0.49,切面L~*值为57.25±2.0,显著高于其他3组。总体可接受程度为7.6±1.78,为4组中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具有良好的食用理化性质,油炸的牛肉饼具有良好的嫩度、色泽,感官评定结果良好,总体可接受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烹调特性。
2022年01期 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 杨洵;王宝维;凡文磊;孙宇;张名爱;张华君;
通过测定鸭油甘油二酯、鸭油、豆油、牛油的理化性质及对油炸牛肉烹调特性的评价,旨在确定鸭油甘油二酯的食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的酸价为2.27±0.07,符合国标规定;丙二醛(MDA)值为0.023±0.01,极显著小于其他3种油脂(P≤0.01);碘值为71.836±3.74,显著高于牛油47.352±3.37(P<0.05);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为牛顿流体,黏度值为66.7~114 mPa~.s;通过GC-MS测定,鸭油甘油二酯中含有2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87%。使用鸭油甘油二酯油炸的牛肉饼,油炸损失率为(10.6±0.02)%,含水量为(60.3±0.21)%;硬度为6830.68±1.53,显著小于鸭油组,极显著小于豆油组及牛油组;剪切力为6.3±0.71,显著小于豆油组,极显著小于鸭油组与牛油组。表面L~*值为36.81±0.49,切面L~*值为57.25±2.0,显著高于其他3组。总体可接受程度为7.6±1.78,为4组中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鸭油甘油二酯具有良好的食用理化性质,油炸的牛肉饼具有良好的嫩度、色泽,感官评定结果良好,总体可接受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烹调特性。
2022年01期 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 康海霞;宋晓燕;杨晓明;高鹏;潘治利;黄忠民;
采用猪后腿肉为原料,以水分含量、剪切力、质构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挂糊组分、初炸温度、初炸时间、复炸温度和复炸时间等因素对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自加热茄汁酥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挂糊组分对剪切力、硬度、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温度对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复炸温度对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复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硬度、内聚性影响显著(P<0.05);在挂糊组分淀粉:面粉为1:1、初炸温度160 ℃、初炸时间40 s、复炸温度180 ℃、复炸时间90 s、121 ℃杀菌15 min条件下的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自加热酥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6K] - 康海霞;宋晓燕;杨晓明;高鹏;潘治利;黄忠民;
采用猪后腿肉为原料,以水分含量、剪切力、质构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挂糊组分、初炸温度、初炸时间、复炸温度和复炸时间等因素对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自加热茄汁酥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挂糊组分对剪切力、硬度、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温度对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复炸温度对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复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硬度、内聚性影响显著(P<0.05);在挂糊组分淀粉:面粉为1:1、初炸温度160 ℃、初炸时间40 s、复炸温度180 ℃、复炸时间90 s、121 ℃杀菌15 min条件下的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自加热酥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6K] - 康海霞;宋晓燕;杨晓明;高鹏;潘治利;黄忠民;
采用猪后腿肉为原料,以水分含量、剪切力、质构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挂糊组分、初炸温度、初炸时间、复炸温度和复炸时间等因素对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自加热茄汁酥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挂糊组分对剪切力、硬度、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温度对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初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复炸温度对剪切力影响显著(P<0.05),复炸时间对水分含量、剪切力、硬度、内聚性影响显著(P<0.05);在挂糊组分淀粉:面粉为1:1、初炸温度160 ℃、初炸时间40 s、复炸温度180 ℃、复炸时间90 s、121 ℃杀菌15 min条件下的自加热茄汁酥肉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自加热酥肉类菜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01期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6K]
- 焦昆鹏;马丽苹;罗磊;任国艳;杜琳;张银苹;
以山药全粉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挤压膨化前后理化性质、加工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总淀粉、总脂肪含量分别从(67.80±0.01)%、(14.5±0.06)%下降到(65.47±0.01)%和(8.23±0.02)%,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20%和38.38%,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皂苷含量显著下降;吸水性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10.44%和51.13%,溶解度提高了4倍,吸油性和析水性分别下降了28.05%和66.28%;挤压膨化后山药全粉亮度降低,颜色发黄;挤压膨化还使得山药全粉中RDS含量显著增加,更易消化。山药挤压粉部分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程度损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多糖、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增加,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淀粉消化性明显提高,食用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2年01期 v.47;No.363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1K] - 焦昆鹏;马丽苹;罗磊;任国艳;杜琳;张银苹;
以山药全粉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挤压膨化前后理化性质、加工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总淀粉、总脂肪含量分别从(67.80±0.01)%、(14.5±0.06)%下降到(65.47±0.01)%和(8.23±0.02)%,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20%和38.38%,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皂苷含量显著下降;吸水性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10.44%和51.13%,溶解度提高了4倍,吸油性和析水性分别下降了28.05%和66.28%;挤压膨化后山药全粉亮度降低,颜色发黄;挤压膨化还使得山药全粉中RDS含量显著增加,更易消化。山药挤压粉部分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程度损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多糖、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增加,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淀粉消化性明显提高,食用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2年01期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1K] - 焦昆鹏;马丽苹;罗磊;任国艳;杜琳;张银苹;
以山药全粉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挤压膨化前后理化性质、加工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全粉经挤压膨化后,总淀粉、总脂肪含量分别从(67.80±0.01)%、(14.5±0.06)%下降到(65.47±0.01)%和(8.23±0.02)%,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20%和38.38%,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皂苷含量显著下降;吸水性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10.44%和51.13%,溶解度提高了4倍,吸油性和析水性分别下降了28.05%和66.28%;挤压膨化后山药全粉亮度降低,颜色发黄;挤压膨化还使得山药全粉中RDS含量显著增加,更易消化。山药挤压粉部分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程度损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多糖、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增加,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淀粉消化性明显提高,食用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2年01期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1K] - 程艳秋;冀晓龙;闫溢哲;黄琴;刘延奇;史苗苗;
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水分含量对山药淀粉理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后山药淀粉颗粒受到破坏,出现不规则碎片,其结晶度降低,且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挤压后淀粉的溶解度升高,膨胀度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溶解度减小,膨胀度增加。流变学结果表现为弱凝胶性质,山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水分含量升高呈上升趋势。最佳水分含量为25%,此时山药淀粉稳定性较好,溶解度最高,不易凝胶化。
2022年01期 v.47;No.363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 白术群;李学进;陈兰;阎一鸣;李卢;林青;李喜宏;姜瑜倩;
以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为原料,通过测定芽长、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力,探讨萌发对2种青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发芽青稞中,除淀粉含量外,隆子黑青稞的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藏青2000。发芽处理降低了青稞的淀粉、蛋白质、总酚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提高了纤维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藏青2000的总酚含量在发芽6 d时大于隆子黑青稞,达到377.94 mg/100 g。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分别在发芽3 d和4 d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高,分别为20.35、21.44 μmol/g。隆子黑青稞与藏青2000在发芽7 d时FRAP较未发芽分别降低了43.43%和26.39%。
2022年01期 v.47;No.363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1K] - 程艳秋;冀晓龙;闫溢哲;黄琴;刘延奇;史苗苗;
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水分含量对山药淀粉理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后山药淀粉颗粒受到破坏,出现不规则碎片,其结晶度降低,且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挤压后淀粉的溶解度升高,膨胀度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溶解度减小,膨胀度增加。流变学结果表现为弱凝胶性质,山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水分含量升高呈上升趋势。最佳水分含量为25%,此时山药淀粉稳定性较好,溶解度最高,不易凝胶化。
2022年01期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 程艳秋;冀晓龙;闫溢哲;黄琴;刘延奇;史苗苗;
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水分含量对山药淀粉理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后山药淀粉颗粒受到破坏,出现不规则碎片,其结晶度降低,且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挤压后淀粉的溶解度升高,膨胀度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溶解度减小,膨胀度增加。流变学结果表现为弱凝胶性质,山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水分含量升高呈上升趋势。最佳水分含量为25%,此时山药淀粉稳定性较好,溶解度最高,不易凝胶化。
2022年01期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 白术群;李学进;陈兰;阎一鸣;李卢;林青;李喜宏;姜瑜倩;
以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为原料,通过测定芽长、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力,探讨萌发对2种青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发芽青稞中,除淀粉含量外,隆子黑青稞的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藏青2000。发芽处理降低了青稞的淀粉、蛋白质、总酚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提高了纤维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藏青2000的总酚含量在发芽6 d时大于隆子黑青稞,达到377.94 mg/100 g。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分别在发芽3 d和4 d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高,分别为20.35、21.44 μmol/g。隆子黑青稞与藏青2000在发芽7 d时FRAP较未发芽分别降低了43.43%和26.39%。
2022年01期 17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1K] - 李朋亮;刘莹莹;张爱霞;赵巍;张佳丽;李少辉;王运婷;刘敬科;
糙小米发芽后会促进功能成分的增加,也会因脂质氧化而形成特殊气味,影响发芽糙小米的品质。为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气味,需要探明糙小米发芽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发芽前后2个品种的发芽糙小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发现了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种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和5种酯类。对发芽前后的糙小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热图显示大多数的醇类和酯类在糙小米发芽后含量明显降低,而醛类和酮类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的醛类和酮类可能对糙小米的气味有重要贡献。
2022年01期 v.47;No.363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1K] - 白术群;李学进;陈兰;阎一鸣;李卢;林青;李喜宏;姜瑜倩;
以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为原料,通过测定芽长、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力,探讨萌发对2种青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发芽青稞中,除淀粉含量外,隆子黑青稞的蛋白质、脂肪、纤维、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藏青2000。发芽处理降低了青稞的淀粉、蛋白质、总酚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提高了纤维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藏青2000的总酚含量在发芽6 d时大于隆子黑青稞,达到377.94 mg/100 g。隆子黑青稞和藏青2000分别在发芽3 d和4 d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高,分别为20.35、21.44 μmol/g。隆子黑青稞与藏青2000在发芽7 d时FRAP较未发芽分别降低了43.43%和26.39%。
2022年01期 17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1K] - 李朋亮;刘莹莹;张爱霞;赵巍;张佳丽;李少辉;王运婷;刘敬科;
糙小米发芽后会促进功能成分的增加,也会因脂质氧化而形成特殊气味,影响发芽糙小米的品质。为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气味,需要探明糙小米发芽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发芽前后2个品种的发芽糙小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发现了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种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和5种酯类。对发芽前后的糙小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热图显示大多数的醇类和酯类在糙小米发芽后含量明显降低,而醛类和酮类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的醛类和酮类可能对糙小米的气味有重要贡献。
2022年01期 1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1K] - 李朋亮;刘莹莹;张爱霞;赵巍;张佳丽;李少辉;王运婷;刘敬科;
糙小米发芽后会促进功能成分的增加,也会因脂质氧化而形成特殊气味,影响发芽糙小米的品质。为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气味,需要探明糙小米发芽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发芽前后2个品种的发芽糙小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发现了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种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和5种酯类。对发芽前后的糙小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热图显示大多数的醇类和酯类在糙小米发芽后含量明显降低,而醛类和酮类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的醛类和酮类可能对糙小米的气味有重要贡献。
2022年01期 1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1K]
- 李湘利;刘静;邓英立;王森;王晓强;
以鸡枞菌为试材,利用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鸡枞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250 W、超声功率250 W、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35 min,此条件下鸡枞菌多糖提取率为6.413%,较传统常规水提法提高了35.5%;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均有较强清除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594.02、527.72、578.23、567.41 μg/mL,但均低于同浓度Vc的清除能力。
2022年01期 v.47;No.363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9K] - 李湘利;刘静;邓英立;王森;王晓强;
以鸡枞菌为试材,利用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鸡枞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250 W、超声功率250 W、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35 min,此条件下鸡枞菌多糖提取率为6.413%,较传统常规水提法提高了35.5%;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均有较强清除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594.02、527.72、578.23、567.41 μg/mL,但均低于同浓度Vc的清除能力。
2022年01期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9K] -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彭禛菲;岳明;丽娜·托兰;阿依姑丽·艾合麦提;
文章研究野山杏果肉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wild apricot,IDFWA)对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血脂康(阳性对照)和低、中、高剂量(0.02、0.04、0.08 g/mL,10 mL/kg)IDFWA连续灌胃40 d,测定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肠道菌群数量,并采用GC-MS测定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显示:IDFWA能降低肝脏系数、TC、TG以及LDL-C水平(P<0.01),升高HDL-C水平(P<0.05);IDFWA能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P<0.01),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1);IDFWA能使肠道代谢物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增加。IDFWA能显著改善和调节实验大鼠的血脂,该作用与IDFWA调节肠道菌群和影响肠道代谢物中SCFAs的含量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363 190-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9K] - 李湘利;刘静;邓英立;王森;王晓强;
以鸡枞菌为试材,利用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微波功率、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鸡枞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250 W、超声功率250 W、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35 min,此条件下鸡枞菌多糖提取率为6.413%,较传统常规水提法提高了35.5%;鸡枞菌多糖对·OH、DPPH·、O_2~–·和ABTS~+·均有较强清除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594.02、527.72、578.23、567.41 μg/mL,但均低于同浓度Vc的清除能力。
2022年01期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9K] - 王俊朋;张立攀;胡桂芳;李冰;王法云;王永;
以得到牡丹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及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其超声波提取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离纯化,探讨纯化后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黄酮提取率与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3:1、温度50.3 ℃、时间40.0 min、乙醇浓度58.2%,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39%;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1%,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552 mg/mL,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可以推测该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该结果为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为开发降血糖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363 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彭禛菲;岳明;丽娜·托兰;阿依姑丽·艾合麦提;
文章研究野山杏果肉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wild apricot,IDFWA)对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血脂康(阳性对照)和低、中、高剂量(0.02、0.04、0.08 g/mL,10 mL/kg)IDFWA连续灌胃40 d,测定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肠道菌群数量,并采用GC-MS测定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显示:IDFWA能降低肝脏系数、TC、TG以及LDL-C水平(P<0.01),升高HDL-C水平(P<0.05);IDFWA能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P<0.01),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1);IDFWA能使肠道代谢物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增加。IDFWA能显著改善和调节实验大鼠的血脂,该作用与IDFWA调节肠道菌群和影响肠道代谢物中SCFAs的含量有关。
2022年01期 196-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9K] -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彭禛菲;岳明;丽娜·托兰;阿依姑丽·艾合麦提;
文章研究野山杏果肉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wild apricot,IDFWA)对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血脂康(阳性对照)和低、中、高剂量(0.02、0.04、0.08 g/mL,10 mL/kg)IDFWA连续灌胃40 d,测定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肠道菌群数量,并采用GC-MS测定粪便中SCFAs的含量。结果显示:IDFWA能降低肝脏系数、TC、TG以及LDL-C水平(P<0.01),升高HDL-C水平(P<0.05);IDFWA能抑制肠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P<0.01),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1);IDFWA能使肠道代谢物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增加。IDFWA能显著改善和调节实验大鼠的血脂,该作用与IDFWA调节肠道菌群和影响肠道代谢物中SCFAs的含量有关。
2022年01期 196-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9K] - 王俊朋;张立攀;胡桂芳;李冰;王法云;王永;
以得到牡丹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及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其超声波提取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离纯化,探讨纯化后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黄酮提取率与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3:1、温度50.3 ℃、时间40.0 min、乙醇浓度58.2%,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39%;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1%,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552 mg/mL,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可以推测该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该结果为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为开发降血糖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 王俊朋;张立攀;胡桂芳;李冰;王法云;王永;
以得到牡丹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及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其超声波提取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离纯化,探讨纯化后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黄酮提取率与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3:1、温度50.3 ℃、时间40.0 min、乙醇浓度58.2%,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39%;牡丹花黄酮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1%,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552 mg/mL,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可以推测该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该结果为牡丹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为开发降血糖药物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 李晓萌;李佳惠;王雨行;刘卫华;王向红;
以莲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莲藕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降血糖和降尿酸活性。结果表明:莲藕多酚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2:1 (mL/g)、提取温度53 ℃、提取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59.55±1.20)mg/100 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292.84±9.35)μmol Trolox/g,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radical,ABTS~(+.))清除能力为(695.90±19.53)μmol Trolox/g,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353.31±0.99)μmol Trolox/g,N,N-二甲基对苯二胺二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DMPD)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29.15±2.54)μmol Trolox/g;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7.54±0.2)%和(33.86±2.0)%;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46.87±3.1)%。体外试验表明莲藕多酚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降血糖和降尿酸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功效。
2022年01期 v.47;No.363 20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8K] - 李晓萌;李佳惠;王雨行;刘卫华;王向红;
以莲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莲藕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降血糖和降尿酸活性。结果表明:莲藕多酚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2:1 (mL/g)、提取温度53 ℃、提取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59.55±1.20)mg/100 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292.84±9.35)μmol Trolox/g,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radical,ABTS~(+.))清除能力为(695.90±19.53)μmol Trolox/g,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353.31±0.99)μmol Trolox/g,N,N-二甲基对苯二胺二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DMPD)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29.15±2.54)μmol Trolox/g;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7.54±0.2)%和(33.86±2.0)%;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46.87±3.1)%。体外试验表明莲藕多酚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降血糖和降尿酸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功效。
2022年01期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8K] - 李晓萌;李佳惠;王雨行;刘卫华;王向红;
以莲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莲藕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降血糖和降尿酸活性。结果表明:莲藕多酚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2:1 (mL/g)、提取温度53 ℃、提取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59.55±1.20)mg/100 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292.84±9.35)μmol Trolox/g,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radical,ABTS~(+.))清除能力为(695.90±19.53)μmol Trolox/g,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353.31±0.99)μmol Trolox/g,N,N-二甲基对苯二胺二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DMPD)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29.15±2.54)μmol Trolox/g;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7.54±0.2)%和(33.86±2.0)%;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46.87±3.1)%。体外试验表明莲藕多酚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降血糖和降尿酸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功效。
2022年01期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8K] - 常国立;房祥军;陈明;赵苗苗;吕贤喆;蔡成岗;
为提高杨梅核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杨梅核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并对杨梅核多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80 W、乙醇浓度57.4%、提取时间74.7 min、固液比1:30.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杨梅核多酚的提取量为8.50 mg/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梅核多酚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78.91 mg/L,优于阿卡波糖的IC_(50)值(238.03 mg/L),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很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降糖因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杨梅核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0K] - 常国立;房祥军;陈明;赵苗苗;吕贤喆;蔡成岗;
为提高杨梅核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杨梅核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并对杨梅核多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80 W、乙醇浓度57.4%、提取时间74.7 min、固液比1:30.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杨梅核多酚的提取量为8.50 mg/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梅核多酚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78.91 mg/L,优于阿卡波糖的IC_(50)值(238.03 mg/L),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很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降糖因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杨梅核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2022年01期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0K] - 常国立;房祥军;陈明;赵苗苗;吕贤喆;蔡成岗;
为提高杨梅核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杨梅核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并对杨梅核多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80 W、乙醇浓度57.4%、提取时间74.7 min、固液比1:30.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杨梅核多酚的提取量为8.50 mg/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梅核多酚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78.91 mg/L,优于阿卡波糖的IC_(50)值(238.03 mg/L),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很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降糖因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杨梅核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2022年01期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0K] - 陈雁;胡文忠;侯梦阳;陈铁杨;王佳宇;
以雪莲果皮为试验材料,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雪莲果皮多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雪莲果皮粉末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和提取得率的关系,同时评价雪莲果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65 ℃、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5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雪莲果皮多酚的提取率为193.87 mg/g;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物料的破碎程度为:超声波提取法>加热回流法>浸提法>原材料粉末;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3 mg/mL浓度下对DPPH·清除能力为70.23%,IC_(50)值为0.71 mg/mL;对ABTS~+·清除能力为97.96%,IC_(50)值为0.68 mg/mL;5 mg/mL浓度下总抗氧化能力为46.28 μmol Trolox/mL;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和0.625 mg/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提取物可作为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具有开发为天然抑菌产品的潜力。
2022年01期 v.47;No.363 21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2K] - 陈雁;胡文忠;侯梦阳;陈铁杨;王佳宇;
以雪莲果皮为试验材料,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雪莲果皮多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雪莲果皮粉末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和提取得率的关系,同时评价雪莲果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65 ℃、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5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雪莲果皮多酚的提取率为193.87 mg/g;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物料的破碎程度为:超声波提取法>加热回流法>浸提法>原材料粉末;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3 mg/mL浓度下对DPPH·清除能力为70.23%,IC_(50)值为0.71 mg/mL;对ABTS~+·清除能力为97.96%,IC_(50)值为0.68 mg/mL;5 mg/mL浓度下总抗氧化能力为46.28 μmol Trolox/mL;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和0.625 mg/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提取物可作为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具有开发为天然抑菌产品的潜力。
2022年01期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2K] - 陈雁;胡文忠;侯梦阳;陈铁杨;王佳宇;
以雪莲果皮为试验材料,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雪莲果皮多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雪莲果皮粉末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和提取得率的关系,同时评价雪莲果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65 ℃、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5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雪莲果皮多酚的提取率为193.87 mg/g;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物料的破碎程度为:超声波提取法>加热回流法>浸提法>原材料粉末;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3 mg/mL浓度下对DPPH·清除能力为70.23%,IC_(50)值为0.71 mg/mL;对ABTS~+·清除能力为97.96%,IC_(50)值为0.68 mg/mL;5 mg/mL浓度下总抗氧化能力为46.28 μmol Trolox/mL;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多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和0.625 mg/m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皮多酚提取物可作为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具有开发为天然抑菌产品的潜力。
2022年01期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2K] - 张婧;王岸娜;吴立根;屈凌波;朱俊友;
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分子对消化酶的作用,以市售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豆粉中总皂苷,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大豆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大豆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胃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同时深入分析酶的抑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60 mL/g、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1 ℃,实际提取率为(4.26±0.17)%。抗氧化实验表明,大豆总皂苷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效果,该皂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胃蛋白酶抑制实验表明,大豆皂苷对胃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其IC_(50)为(0.585±0.021)mg/mL。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大豆皂苷与胃蛋白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为大豆总皂苷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1K] - 张婧;王岸娜;吴立根;屈凌波;朱俊友;
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分子对消化酶的作用,以市售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豆粉中总皂苷,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大豆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大豆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胃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同时深入分析酶的抑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60 mL/g、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1 ℃,实际提取率为(4.26±0.17)%。抗氧化实验表明,大豆总皂苷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效果,该皂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胃蛋白酶抑制实验表明,大豆皂苷对胃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其IC_(50)为(0.585±0.021)mg/mL。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大豆皂苷与胃蛋白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为大豆总皂苷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1K] - 张婧;王岸娜;吴立根;屈凌波;朱俊友;
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分子对消化酶的作用,以市售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豆粉中总皂苷,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大豆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大豆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胃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同时深入分析酶的抑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60 mL/g、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1 ℃,实际提取率为(4.26±0.17)%。抗氧化实验表明,大豆总皂苷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效果,该皂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胃蛋白酶抑制实验表明,大豆皂苷对胃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其IC_(50)为(0.585±0.021)mg/mL。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大豆皂苷与胃蛋白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为大豆总皂苷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1K] - 陈倩倩;陆胜民;李建军;王璐;郑美瑜;
目的:寻求合适工艺提取枇杷花叶中的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并研发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制备的最优配方工艺。方法:枇杷花、叶洗净烘干,用搅拌机粉碎、过筛,采用分步法提取花叶(1:1,g/g)中总三萜酸、总黄酮和多糖,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其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L_9(3~3))优化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工艺配方。结果:总三萜酸提取的合适工艺为100%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6%;总黄酮提取的合适工艺为60%乙醇、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7.9%;多糖水提的合适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0%。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最优配方为:枇杷花叶提取物(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2:18:1,g/g/g)0.2 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1:1,g/g)7.5 g、调味剂(木糖醇:柠檬酸=50:1,g/g)5.0 g、硬脂酸镁1%。结论:文章所涉及的提取和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行性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口感酸甜适中、粉感不明显,外观光滑美观,感官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22年01期 v.47;No.363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7K] - 陈倩倩;陆胜民;李建军;王璐;郑美瑜;
目的:寻求合适工艺提取枇杷花叶中的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并研发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制备的最优配方工艺。方法:枇杷花、叶洗净烘干,用搅拌机粉碎、过筛,采用分步法提取花叶(1:1,g/g)中总三萜酸、总黄酮和多糖,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其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L_9(3~3))优化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工艺配方。结果:总三萜酸提取的合适工艺为100%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6%;总黄酮提取的合适工艺为60%乙醇、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7.9%;多糖水提的合适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0%。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最优配方为:枇杷花叶提取物(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2:18:1,g/g/g)0.2 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1:1,g/g)7.5 g、调味剂(木糖醇:柠檬酸=50:1,g/g)5.0 g、硬脂酸镁1%。结论:文章所涉及的提取和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行性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口感酸甜适中、粉感不明显,外观光滑美观,感官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22年01期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7K] - 陈倩倩;陆胜民;李建军;王璐;郑美瑜;
目的:寻求合适工艺提取枇杷花叶中的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并研发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制备的最优配方工艺。方法:枇杷花、叶洗净烘干,用搅拌机粉碎、过筛,采用分步法提取花叶(1:1,g/g)中总三萜酸、总黄酮和多糖,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其合适的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L_9(3~3))优化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工艺配方。结果:总三萜酸提取的合适工艺为100%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6%;总黄酮提取的合适工艺为60%乙醇、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7.9%;多糖水提的合适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h,粗提物得率为1.0%。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的最优配方为:枇杷花叶提取物(总三萜酸:总黄酮:多糖=2:18:1,g/g/g)0.2 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1:1,g/g)7.5 g、调味剂(木糖醇:柠檬酸=50:1,g/g)5.0 g、硬脂酸镁1%。结论:文章所涉及的提取和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行性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枇杷花叶提取物压片糖果口感酸甜适中、粉感不明显,外观光滑美观,感官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22年01期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7K] - 戴鹂莹;钟方丽;王晓林;孙佳蕊;卜莉;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果水层萃取物中总黄酮、多酚、原花青素及花青素的含量,探究刺玫果水层萃取物的多种体外活性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005、0.155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脲酶抑制率的IC_(50)分别为0.130、5.955、1.568 mg/mL,对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结合率的IC_(50)分别为2.155、2.216 mg/mL;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pH10和温度为100 ℃的条件下明显下降,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清除率略微降低,其他条件下较为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具有众多生理活性,为刺玫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2022年01期 v.47;No.363 2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7K] - 殷春燕;昝立峰;邢浩春;张献忠;李丹;李静;连启蒙;
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因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等优点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迄今为止,未见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全面综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提取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包括粒径、二级和三级结构;同时总结了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最后提出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其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363 24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 戴鹂莹;钟方丽;王晓林;孙佳蕊;卜莉;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果水层萃取物中总黄酮、多酚、原花青素及花青素的含量,探究刺玫果水层萃取物的多种体外活性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005、0.155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脲酶抑制率的IC_(50)分别为0.130、5.955、1.568 mg/mL,对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结合率的IC_(50)分别为2.155、2.216 mg/mL;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pH10和温度为100 ℃的条件下明显下降,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清除率略微降低,其他条件下较为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具有众多生理活性,为刺玫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2022年01期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7K] - 戴鹂莹;钟方丽;王晓林;孙佳蕊;卜莉;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果水层萃取物中总黄酮、多酚、原花青素及花青素的含量,探究刺玫果水层萃取物的多种体外活性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005、0.155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脲酶抑制率的IC_(50)分别为0.130、5.955、1.568 mg/mL,对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结合率的IC_(50)分别为2.155、2.216 mg/mL;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pH10和温度为100 ℃的条件下明显下降,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清除率略微降低,其他条件下较为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具有众多生理活性,为刺玫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2022年01期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7K] - 殷春燕;昝立峰;邢浩春;张献忠;李丹;李静;连启蒙;
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因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等优点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迄今为止,未见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全面综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提取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包括粒径、二级和三级结构;同时总结了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最后提出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其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252-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 殷春燕;昝立峰;邢浩春;张献忠;李丹;李静;连启蒙;
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因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等优点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迄今为止,未见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全面综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提取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包括粒径、二级和三级结构;同时总结了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影响;最后提出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其在蛋白质提取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1期 252-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 黎耀元;许俊聪;杨婧雯;叶盛英;司徒文贝;
为避免有害食源性微生物所带来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氮气氛围下对壳聚糖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同时,以致泻大肠杆菌O78为测试菌,探讨改性壳聚糖材料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改性过程中带电粒子在壳聚糖材料表面碰撞,使得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增加。而–NH_2基团可发生质子化生成–NH_3~+,进而与大肠杆菌质膜结构中带负电荷的脂蛋白和脂多糖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大肠杆菌死亡。而通过改变等离体子作用时间以及壳聚糖材料分子质量,可调控改性壳聚糖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最终影响材料的抗菌性能。该结果可为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及壳聚糖基抗菌材料定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254-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1K] - 黎耀元;许俊聪;杨婧雯;叶盛英;司徒文贝;
为避免有害食源性微生物所带来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氮气氛围下对壳聚糖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同时,以致泻大肠杆菌O78为测试菌,探讨改性壳聚糖材料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改性过程中带电粒子在壳聚糖材料表面碰撞,使得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增加。而–NH_2基团可发生质子化生成–NH_3~+,进而与大肠杆菌质膜结构中带负电荷的脂蛋白和脂多糖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大肠杆菌死亡。而通过改变等离体子作用时间以及壳聚糖材料分子质量,可调控改性壳聚糖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最终影响材料的抗菌性能。该结果可为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及壳聚糖基抗菌材料定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01期 260-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1K] - 黎耀元;许俊聪;杨婧雯;叶盛英;司徒文贝;
为避免有害食源性微生物所带来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氮气氛围下对壳聚糖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同时,以致泻大肠杆菌O78为测试菌,探讨改性壳聚糖材料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改性过程中带电粒子在壳聚糖材料表面碰撞,使得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增加。而–NH_2基团可发生质子化生成–NH_3~+,进而与大肠杆菌质膜结构中带负电荷的脂蛋白和脂多糖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大肠杆菌死亡。而通过改变等离体子作用时间以及壳聚糖材料分子质量,可调控改性壳聚糖材料表面-NH_2的比例,最终影响材料的抗菌性能。该结果可为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及壳聚糖基抗菌材料定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01期 260-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1K] - 宋子悦;杨杨;任丽琨;范婧;边鑫;徐悦;石彦国;张娜;
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除其本身的良好特性外,多酚可以通过非共价和(或)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质结合,以达到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提高功能特性、扩宽应用范围的目的。因此,明确蛋白质与多酚复合物形成机制意义重大。文章对蛋白质与多酚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共价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对复合后样品的乳化性、凝胶性、抗氧化活性以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对功能性质的影响,为多酚蛋白质复合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2022年01期 v.47;No.363 26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3K] - 宋子悦;杨杨;任丽琨;范婧;边鑫;徐悦;石彦国;张娜;
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除其本身的良好特性外,多酚可以通过非共价和(或)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质结合,以达到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提高功能特性、扩宽应用范围的目的。因此,明确蛋白质与多酚复合物形成机制意义重大。文章对蛋白质与多酚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共价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对复合后样品的乳化性、凝胶性、抗氧化活性以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对功能性质的影响,为多酚蛋白质复合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2022年01期 268-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3K] - 宋子悦;杨杨;任丽琨;范婧;边鑫;徐悦;石彦国;张娜;
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除其本身的良好特性外,多酚可以通过非共价和(或)共价相互作用与蛋白质结合,以达到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提高功能特性、扩宽应用范围的目的。因此,明确蛋白质与多酚复合物形成机制意义重大。文章对蛋白质与多酚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共价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对复合后样品的乳化性、凝胶性、抗氧化活性以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蛋白质和多酚相互作用对功能性质的影响,为多酚蛋白质复合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2022年01期 268-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3K] - 庄虎;张珊;杨俊鹏;王昊;李秀婷;张楠;李述刚;
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OVT)是蛋清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质,前期研究多聚焦于OVT在补铁和抗菌活性等方面,而对其乳化特性研究报道较少。为扩大其应用领域,以OVT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对OVT理化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磷酸化程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时间增长,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在超声时间为10 min时的磷酸化程度较高,达到0.0686 mg/g。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蛋白的粒径减小,电位绝对值增大,热稳定性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磷酸基团(P=O、P—O)已成功引入蛋清蛋白侧链中,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改变。综合研究发现改性后的OVT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与天然OVT相比均有所提升,其中超声处理10 min时达到最大值127.29 mL/g。该研究有效提高了OVT的乳化性,为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拓展了空间。
2022年01期 v.47;No.363 269-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3K] - 庄虎;张珊;杨俊鹏;王昊;李秀婷;张楠;李述刚;
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OVT)是蛋清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质,前期研究多聚焦于OVT在补铁和抗菌活性等方面,而对其乳化特性研究报道较少。为扩大其应用领域,以OVT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对OVT理化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磷酸化程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时间增长,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在超声时间为10 min时的磷酸化程度较高,达到0.0686 mg/g。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蛋白的粒径减小,电位绝对值增大,热稳定性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磷酸基团(P=O、P—O)已成功引入蛋清蛋白侧链中,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改变。综合研究发现改性后的OVT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与天然OVT相比均有所提升,其中超声处理10 min时达到最大值127.29 mL/g。该研究有效提高了OVT的乳化性,为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拓展了空间。
2022年01期 27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3K] - 庄虎;张珊;杨俊鹏;王昊;李秀婷;张楠;李述刚;
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OVT)是蛋清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质,前期研究多聚焦于OVT在补铁和抗菌活性等方面,而对其乳化特性研究报道较少。为扩大其应用领域,以OVT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对OVT理化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磷酸化程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时间增长,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在超声时间为10 min时的磷酸化程度较高,达到0.0686 mg/g。超声辅助磷酸化修饰蛋白的粒径减小,电位绝对值增大,热稳定性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磷酸基团(P=O、P—O)已成功引入蛋清蛋白侧链中,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改变。综合研究发现改性后的OVT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与天然OVT相比均有所提升,其中超声处理10 min时达到最大值127.29 mL/g。该研究有效提高了OVT的乳化性,为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拓展了空间。
2022年01期 27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3K] - 蒋华彬;张小飞;覃先武;李库;沈硕;白洁;李经伟;彭义交;
分别将酵母抽提物(YE)在挤压膨化前后添加到藜麦粉中得到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利用味觉分析系统、GC-MS等方法分析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的味觉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香味浓郁,感官评分较高,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显著降低。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均升高。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中分别鉴定出48、52、5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均为戊醛、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2-壬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含量升高;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中戊醛未检出,仅反-2-壬烯醛、苯乙醛含量升高,其他均降低。在挤压膨化后添加YE可以显著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天然谷物香味更加浓郁;在挤压膨化前添加YE未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且比挤压膨化后添加YE得到的藜麦膨化粉的苦涩味更重、风味品质下降。因此,在挤压膨化后将YE添加到藜麦粉中比挤压膨化前添加更适合。
2022年01期 v.47;No.363 277-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0K] - 蒋华彬;张小飞;覃先武;李库;沈硕;白洁;李经伟;彭义交;
分别将酵母抽提物(YE)在挤压膨化前后添加到藜麦粉中得到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利用味觉分析系统、GC-MS等方法分析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的味觉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香味浓郁,感官评分较高,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显著降低。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均升高。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中分别鉴定出48、52、5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均为戊醛、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2-壬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含量升高;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中戊醛未检出,仅反-2-壬烯醛、苯乙醛含量升高,其他均降低。在挤压膨化后添加YE可以显著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天然谷物香味更加浓郁;在挤压膨化前添加YE未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且比挤压膨化后添加YE得到的藜麦膨化粉的苦涩味更重、风味品质下降。因此,在挤压膨化后将YE添加到藜麦粉中比挤压膨化前添加更适合。
2022年01期 28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0K] - 蒋华彬;张小飞;覃先武;李库;沈硕;白洁;李经伟;彭义交;
分别将酵母抽提物(YE)在挤压膨化前后添加到藜麦粉中得到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利用味觉分析系统、GC-MS等方法分析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和YE+藜麦膨化粉的味觉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香味浓郁,感官评分较高,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显著降低。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的苦味、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均升高。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中分别鉴定出48、52、5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藜麦膨化粉、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均为戊醛、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2-壬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与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但含量升高;与YE+藜麦膨化粉相比,YE藜麦膨化粉关键挥发性物质中戊醛未检出,仅反-2-壬烯醛、苯乙醛含量升高,其他均降低。在挤压膨化后添加YE可以显著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天然谷物香味更加浓郁;在挤压膨化前添加YE未改善藜麦膨化粉的感官品质,且比挤压膨化后添加YE得到的藜麦膨化粉的苦涩味更重、风味品质下降。因此,在挤压膨化后将YE添加到藜麦粉中比挤压膨化前添加更适合。
2022年01期 28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0K] - 杨钰昆;杨岚清;梁小祥;王小敏;
利用冷冻反向成球技术,即将乳酸钙和黄原胶复配成芯液后,冷冻为小球,然后置于常温放置的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中,蒸馏水漂洗后用壳聚糖溶液固化,制得爆珠。以跌落测试、质构分析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并观察小球的成球性,得到爆珠的最佳制作工艺。为丰富爆珠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连翘叶提取物加入爆珠芯液中,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连翘叶风味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成球反应时间10 min、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浓度0.6%(w/w)、芯液添加量400 μL;连翘叶风味爆珠芯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载入量3%(w/w)、白砂糖载入量8%(w/w)、黄原胶载入量0.2%(w/w)。该结果可为连翘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味爆珠的研发提供工艺参考。
2022年01期 v.47;No.363 286-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 杨钰昆;杨岚清;梁小祥;王小敏;
利用冷冻反向成球技术,即将乳酸钙和黄原胶复配成芯液后,冷冻为小球,然后置于常温放置的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中,蒸馏水漂洗后用壳聚糖溶液固化,制得爆珠。以跌落测试、质构分析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并观察小球的成球性,得到爆珠的最佳制作工艺。为丰富爆珠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连翘叶提取物加入爆珠芯液中,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连翘叶风味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成球反应时间10 min、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浓度0.6%(w/w)、芯液添加量400 μL;连翘叶风味爆珠芯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载入量3%(w/w)、白砂糖载入量8%(w/w)、黄原胶载入量0.2%(w/w)。该结果可为连翘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味爆珠的研发提供工艺参考。
2022年01期 29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 杨钰昆;杨岚清;梁小祥;王小敏;
利用冷冻反向成球技术,即将乳酸钙和黄原胶复配成芯液后,冷冻为小球,然后置于常温放置的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中,蒸馏水漂洗后用壳聚糖溶液固化,制得爆珠。以跌落测试、质构分析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并观察小球的成球性,得到爆珠的最佳制作工艺。为丰富爆珠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连翘叶提取物加入爆珠芯液中,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连翘叶风味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爆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成球反应时间10 min、海藻酸钠-低酯果胶复合溶液浓度0.6%(w/w)、芯液添加量400 μL;连翘叶风味爆珠芯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载入量3%(w/w)、白砂糖载入量8%(w/w)、黄原胶载入量0.2%(w/w)。该结果可为连翘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味爆珠的研发提供工艺参考。
2022年01期 29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 杜鉴;田云翼;王岩松;徐晨;李瑞光;安雪征;杜旷;祁娜;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含量,并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3种不同的提取及洗涤方法分别对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6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样品进行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测定。结果:方法3(盐酸-异丙醇提取+95%异丙醇洗脱)得到的结果稳定性更好,极值相对误差范围是0.25%~2.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15%~1.4%。结论:3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总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且均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精密度要求。方法3结果稳定性更好,操作方法更便捷,花费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更适合广泛使用。
2022年01期 v.47;No.363 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 刘芳芳;向成钢;张宏;徐加莲;刘琼枝;赵凯;杨正安;韩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LPC)测定不同豌豆品种的花青素单体及含量,并与pH示差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其花青素的种类及功能。方法:紫荚豌豆以乙醇和盐酸作为萃取剂,采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以10%的甲酸溶液、10%的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520 nm的条件下检测紫荚豌豆花青素含量。pH示差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缓冲液pH值为1.0和4.5,30 ℃水浴60 min,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花青素总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荚豌豆的花色苷含量和种类,紫荚豌豆中含有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这2种花色苷,其中飞燕草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矢车菊色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花青素,T0183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结论:相较于pH示差法测定紫荚豌豆花色苷总含量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含量更低,两者间的差异可能与紫荚豌豆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HPLC法和pH示差法的花色苷标准品的选择以及pH示差法仪器准确度较低等相关。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H示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提高了花青素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2022年01期 v.47;No.363 298-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0K] - 杜鉴;田云翼;王岩松;徐晨;李瑞光;安雪征;杜旷;祁娜;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含量,并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3种不同的提取及洗涤方法分别对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6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样品进行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测定。结果:方法3(盐酸-异丙醇提取+95%异丙醇洗脱)得到的结果稳定性更好,极值相对误差范围是0.25%~2.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15%~1.4%。结论:3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总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且均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精密度要求。方法3结果稳定性更好,操作方法更便捷,花费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更适合广泛使用。
2022年01期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 杜鉴;田云翼;王岩松;徐晨;李瑞光;安雪征;杜旷;祁娜;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含量,并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3种不同的提取及洗涤方法分别对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6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样品进行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测定。结果:方法3(盐酸-异丙醇提取+95%异丙醇洗脱)得到的结果稳定性更好,极值相对误差范围是0.25%~2.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15%~1.4%。结论:3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中的总辛烯基琥珀酸基团的含量,且均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精密度要求。方法3结果稳定性更好,操作方法更便捷,花费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更适合广泛使用。
2022年01期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 刘芳芳;向成钢;张宏;徐加莲;刘琼枝;赵凯;杨正安;韩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LPC)测定不同豌豆品种的花青素单体及含量,并与pH示差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其花青素的种类及功能。方法:紫荚豌豆以乙醇和盐酸作为萃取剂,采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以10%的甲酸溶液、10%的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520 nm的条件下检测紫荚豌豆花青素含量。pH示差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缓冲液pH值为1.0和4.5,30 ℃水浴60 min,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花青素总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荚豌豆的花色苷含量和种类,紫荚豌豆中含有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这2种花色苷,其中飞燕草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矢车菊色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花青素,T0183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结论:相较于pH示差法测定紫荚豌豆花色苷总含量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含量更低,两者间的差异可能与紫荚豌豆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HPLC法和pH示差法的花色苷标准品的选择以及pH示差法仪器准确度较低等相关。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H示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提高了花青素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2022年01期 304-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0K] - 梅秀明;吴肖肖;蒋迪尧;乔玲;张驰;
文章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高通量检测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迁移量的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两次,每次10 min,离心分离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复溶,过有机滤膜后进LC-MS/MS检测;使用Eclipse plus C_(18) RRHD色谱柱,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串联质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性和定量分析33种目标物;经过方法学验证,33种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2>0.99),加标回收率在94.90%~103.57%,精密度(RSD%)在1.57%~7.43%。应用该方法对10种酸乳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有5种塑料添加剂检出,分别是3种塑化剂和2种抗氧化剂。所以新建的检测方法适合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的高通量检测,而且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稳定,前处理过程简单、高效,易操作。
2022年01期 v.47;No.363 304-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9K] - 刘芳芳;向成钢;张宏;徐加莲;刘琼枝;赵凯;杨正安;韩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LPC)测定不同豌豆品种的花青素单体及含量,并与pH示差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其花青素的种类及功能。方法:紫荚豌豆以乙醇和盐酸作为萃取剂,采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以10%的甲酸溶液、10%的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520 nm的条件下检测紫荚豌豆花青素含量。pH示差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缓冲液pH值为1.0和4.5,30 ℃水浴60 min,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花青素总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荚豌豆的花色苷含量和种类,紫荚豌豆中含有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这2种花色苷,其中飞燕草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矢车菊色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花青素,T0183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结论:相较于pH示差法测定紫荚豌豆花色苷总含量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含量更低,两者间的差异可能与紫荚豌豆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HPLC法和pH示差法的花色苷标准品的选择以及pH示差法仪器准确度较低等相关。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H示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提高了花青素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2022年01期 304-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0K] - 梅秀明;吴肖肖;蒋迪尧;乔玲;张驰;
文章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高通量检测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迁移量的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两次,每次10 min,离心分离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复溶,过有机滤膜后进LC-MS/MS检测;使用Eclipse plus C_(18) RRHD色谱柱,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串联质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性和定量分析33种目标物;经过方法学验证,33种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2>0.99),加标回收率在94.90%~103.57%,精密度(RSD%)在1.57%~7.43%。应用该方法对10种酸乳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有5种塑料添加剂检出,分别是3种塑化剂和2种抗氧化剂。所以新建的检测方法适合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的高通量检测,而且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稳定,前处理过程简单、高效,易操作。
2022年01期 310-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9K] - 梅秀明;吴肖肖;蒋迪尧;乔玲;张驰;
文章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高通量检测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迁移量的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两次,每次10 min,离心分离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复溶,过有机滤膜后进LC-MS/MS检测;使用Eclipse plus C_(18) RRHD色谱柱,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串联质谱以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性和定量分析33种目标物;经过方法学验证,33种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2>0.99),加标回收率在94.90%~103.57%,精密度(RSD%)在1.57%~7.43%。应用该方法对10种酸乳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有5种塑料添加剂检出,分别是3种塑化剂和2种抗氧化剂。所以新建的检测方法适合酸乳中多种塑料添加剂的高通量检测,而且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稳定,前处理过程简单、高效,易操作。
2022年01期 310-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9K] - 詹胜群;张浩;周钧;葛城;刘金梅;周荣杰;储晓刚;刘倩;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方法:样品经过提取、离心、固相萃取柱净化和过滤,净化后滤液经负离子模式测定,并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分别在2~500 μg/kg和1~250 μ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均为4.5 μg/kg,定量限分别为15 μg/kg和7.5 μg/kg。对于方法正确度(n=9),在15.0、30.0 μg/kg和15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氯酸盐回收率为90.4%~104.3%;在7.5、15 μg/kg和75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高氯酸盐回收率为80.2%~106.2%。对于方法精密度(n=7),氯酸盐RSD为4.74%,高氯酸盐RSD为8.31%。结论:该方法线性、精密度和正确度数据均满足GB/T 27417—2017《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的要求,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同时分析检测。
2022年01期 v.47;No.363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 詹胜群;张浩;周钧;葛城;刘金梅;周荣杰;储晓刚;刘倩;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方法:样品经过提取、离心、固相萃取柱净化和过滤,净化后滤液经负离子模式测定,并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分别在2~500 μg/kg和1~250 μ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均为4.5 μg/kg,定量限分别为15 μg/kg和7.5 μg/kg。对于方法正确度(n=9),在15.0、30.0 μg/kg和15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氯酸盐回收率为90.4%~104.3%;在7.5、15 μg/kg和75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高氯酸盐回收率为80.2%~106.2%。对于方法精密度(n=7),氯酸盐RSD为4.74%,高氯酸盐RSD为8.31%。结论:该方法线性、精密度和正确度数据均满足GB/T 27417—2017《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的要求,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同时分析检测。
2022年01期 318-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 詹胜群;张浩;周钧;葛城;刘金梅;周荣杰;储晓刚;刘倩;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方法:样品经过提取、离心、固相萃取柱净化和过滤,净化后滤液经负离子模式测定,并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分别在2~500 μg/kg和1~250 μ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均为4.5 μg/kg,定量限分别为15 μg/kg和7.5 μg/kg。对于方法正确度(n=9),在15.0、30.0 μg/kg和15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氯酸盐回收率为90.4%~104.3%;在7.5、15 μg/kg和75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高氯酸盐回收率为80.2%~106.2%。对于方法精密度(n=7),氯酸盐RSD为4.74%,高氯酸盐RSD为8.31%。结论:该方法线性、精密度和正确度数据均满足GB/T 27417—2017《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的要求,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同时分析检测。
2022年01期 318-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 张志刚;袁文萱;吴敏;郑向华;方恩华;吴娇敏;陈晨;王东;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方法。样品经过0.2%碳酸氢钠溶液超声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8(4.6 mm×150 mm,5.0 μm)色谱柱分离,以四氢呋喃-水-乙酸为流动相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340 nm。番泻苷A、番泻苷B在1~100 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15 mg/kg,定量限(S/N≥10)为50 mg/kg。以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番泻苷A的回收率为80.88%~96.3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为3.07%~7.73%,番泻苷B的回收率为81.32%~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2%~9.6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性良好。在市售的果冻类食品中,检出阳性样品。
2022年01期 v.47;No.363 319-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6K] - 赵洪波;马松艳;王德新;刘臣义;郭丽;
为检测劣质木耳中硫酸镁的含量及影响因素,以劣质木耳为原料,首次采用不同于国标方法的镁试剂检验、超声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硫酸镁的含量。以超声时间、温度、料液比、缓冲液用量与pH值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每种因素的最优水平,之后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木耳中硫酸镁的最佳提取温度是50 ℃、超声时间是20 min、料液比是1:50、缓冲液是4 mL,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木耳中硫酸镁含量的效果较好:硫酸镁平均提取量为56.143 mg/g,平均回收率为98.7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该方法简便,可靠,对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022年01期 v.47;No.363 324-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 张志刚;袁文萱;吴敏;郑向华;方恩华;吴娇敏;陈晨;王东;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方法。样品经过0.2%碳酸氢钠溶液超声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8(4.6 mm×150 mm,5.0 μm)色谱柱分离,以四氢呋喃-水-乙酸为流动相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340 nm。番泻苷A、番泻苷B在1~100 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15 mg/kg,定量限(S/N≥10)为50 mg/kg。以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番泻苷A的回收率为80.88%~96.3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为3.07%~7.73%,番泻苷B的回收率为81.32%~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2%~9.6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性良好。在市售的果冻类食品中,检出阳性样品。
2022年01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6K] - 张志刚;袁文萱;吴敏;郑向华;方恩华;吴娇敏;陈晨;王东;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方法。样品经过0.2%碳酸氢钠溶液超声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8(4.6 mm×150 mm,5.0 μm)色谱柱分离,以四氢呋喃-水-乙酸为流动相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340 nm。番泻苷A、番泻苷B在1~100 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15 mg/kg,定量限(S/N≥10)为50 mg/kg。以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番泻苷A的回收率为80.88%~96.3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为3.07%~7.73%,番泻苷B的回收率为81.32%~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2%~9.6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性良好。在市售的果冻类食品中,检出阳性样品。
2022年01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6K] - 赵洪波;马松艳;王德新;刘臣义;郭丽;
为检测劣质木耳中硫酸镁的含量及影响因素,以劣质木耳为原料,首次采用不同于国标方法的镁试剂检验、超声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硫酸镁的含量。以超声时间、温度、料液比、缓冲液用量与pH值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每种因素的最优水平,之后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木耳中硫酸镁的最佳提取温度是50 ℃、超声时间是20 min、料液比是1:50、缓冲液是4 mL,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木耳中硫酸镁含量的效果较好:硫酸镁平均提取量为56.143 mg/g,平均回收率为98.7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该方法简便,可靠,对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022年01期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 赵洪波;马松艳;王德新;刘臣义;郭丽;
为检测劣质木耳中硫酸镁的含量及影响因素,以劣质木耳为原料,首次采用不同于国标方法的镁试剂检验、超声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硫酸镁的含量。以超声时间、温度、料液比、缓冲液用量与pH值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每种因素的最优水平,之后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木耳中硫酸镁的最佳提取温度是50 ℃、超声时间是20 min、料液比是1:50、缓冲液是4 mL,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木耳中硫酸镁含量的效果较好:硫酸镁平均提取量为56.143 mg/g,平均回收率为98.7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该方法简便,可靠,对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022年01期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 王晓雯;陈晶;陈国培;黄建飞;王远洋;李碧芳;杨国武;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Burkholderia gladioli pv.cocovenenan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米酵菌酸生物合成基因bonM序列,用Primer Premier 6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通过对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及14株其他菌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从菌液浓度和DNA浓度水平上进行研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同时采用该方法和GB 4789.29—2020,对155粉湿米粉及其原料大米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扩增阳性,其他菌株均扩增阴性。通过灵敏度试验,确定该方法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菌液检测灵敏度为6.5×10~2 cfu/mL,DNA检测灵敏度为4.8×10~(–4) ng/μL。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2份湿米粉和3份大米PCR检测阳性,其余150份样品均为阴性,这与采用GB 4789.29—2020检测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检测体系的实用性。结论:文章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反应时间仅需1 h,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能够有效地用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快速筛查,这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手段。
2022年01期 v.47;No.363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3K] - 王晓雯;陈晶;陈国培;黄建飞;王远洋;李碧芳;杨国武;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Burkholderia gladioli pv.cocovenenan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米酵菌酸生物合成基因bonM序列,用Primer Premier 6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通过对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及14株其他菌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从菌液浓度和DNA浓度水平上进行研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同时采用该方法和GB 4789.29—2020,对155粉湿米粉及其原料大米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扩增阳性,其他菌株均扩增阴性。通过灵敏度试验,确定该方法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菌液检测灵敏度为6.5×10~2 cfu/mL,DNA检测灵敏度为4.8×10~(–4) ng/μL。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2份湿米粉和3份大米PCR检测阳性,其余150份样品均为阴性,这与采用GB 4789.29—2020检测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检测体系的实用性。结论:文章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反应时间仅需1 h,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能够有效地用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快速筛查,这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手段。
2022年01期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3K] - 王晓雯;陈晶;陈国培;黄建飞;王远洋;李碧芳;杨国武;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Burkholderia gladioli pv.cocovenenan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米酵菌酸生物合成基因bonM序列,用Primer Premier 6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个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通过对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及14株其他菌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从菌液浓度和DNA浓度水平上进行研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同时采用该方法和GB 4789.29—2020,对155粉湿米粉及其原料大米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5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扩增阳性,其他菌株均扩增阴性。通过灵敏度试验,确定该方法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菌液检测灵敏度为6.5×10~2 cfu/mL,DNA检测灵敏度为4.8×10~(–4) ng/μL。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2份湿米粉和3份大米PCR检测阳性,其余150份样品均为阴性,这与采用GB 4789.29—2020检测的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检测体系的实用性。结论:文章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反应时间仅需1 h,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能够有效地用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快速筛查,这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手段。
2022年01期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3K] 下载本期数据